11·20心梗日:这些预警信号你必须知道!
11·20心梗日:这些预警信号你必须知道!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这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日子。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急性心梗,每18秒到20秒就有一例心梗事件发生,而未得到及时救治的患者死亡率超过30%。
心梗的预警信号
心梗并非毫无预兆,身体会在发病前数天甚至数周发出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可能包括:
胸部不适:这是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压迫感、闷胀或钝痛,有时会向左肩部放射。这种不适感可能持续几分钟或反复出现。
上半身疼痛:疼痛可能扩散到肩膀、手臂、背部、颈部或下巴,尤其是左侧。这种扩散的疼痛可能呈现为钝痛或酸痛。
呼吸急促:在没有明显活动的情况下感到呼吸困难,甚至需要用力呼吸。这种症状在休息时也可能加重,尤其在睡觉平躺时更为明显。
消化道不适:上腹疼痛、恶心、胃灼热或呕吐,容易与胃肠疾病混淆。这些症状通常与心脏灌注不足有关。
突发的极度疲劳或虚弱感:许多患者在心梗发作前会经历难以解释的全身疲惫,即便是完成轻微活动也会感到精疲力尽。
冷汗、头晕和心慌:这些自主神经症状常被报告,特别是在心梗即将发作时。这种冷汗往往与情绪上的不安或“濒死感”同时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和老年人可能会有不典型的表现。例如,女性可能主要表现为疲劳、恶心或呼吸急促,而老年人则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等症状。
高危人群与诱因
心梗的高危人群包括:
-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
- 肥胖、高龄人群
- 有早发猝死家族史的人
- 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心梗的常见诱因有:
- 寒冷天气:秋冬季节是高发期
- 晨练:清晨是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
- 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或悲伤可能诱发
- 便秘、饱餐:增加心脏负担
黄金救治时间
一旦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
- 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自行驾车前往医院
- 如果手头有硝酸甘油或阿司匹林,且明确不对这些药物过敏,可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服用
- 若患者失去意识且停止呼吸,周围的人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时间就是生命,心肌细胞一旦缺血受损,是不可逆的。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的一个小时内如果能够开通血管,平均死亡率仅为1.6%,而延迟到6个小时,死亡率则上升至6.0%。
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防寒保暖:外出活动时要添加衣服,出门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 预防感冒: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可接种流感疫苗
- 健康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抽烟喝酒、熬夜
- 适度运动:秋冬季节建议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运动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需坚持服药
心梗虽然可怕,但通过识别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其危害。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注心脏健康,守护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