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规: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教育部新规: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这一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策解读:八大举措全面加强书写教育
教育部的通知提出了八项具体措施,涵盖从基础习惯培养到文化传承的多个维度:
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强调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要求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助力预防和矫正学生“脊柱侧弯”和“小眼镜”。
提高规范书写水平: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学会书写正楷字和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传承优秀汉字文化:通过“书法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和发展,感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统筹发挥一、二课堂作用:保障语文课程写字教育及书法课,鼓励多种形式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
规范校园用字:确保课堂板书、教学课件等用字规范,抵制“丑书”“怪书”。
发挥教师表率作用:倡导开展“三笔字”教师基本功比赛,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纳入教师培训。
增强数字赋能:探索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新途径。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将规范汉字书写纳入教育教学评价考核。
山东实践:从入门教育到数字创新
山东省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落实措施:
- 将规范书写纳入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重点培养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
- 开展规范书写过程性评价,注重校家社一体推进。
- 推动规范汉字书写与甲骨文特色教育教学结合,深入挖掘汉字文化价值。
- 研发科学实用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线上教育等方式扩大培训范围。
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并存
当前,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书写姿势不标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影响书写质量和身体健康。
笔画笔顺不规范: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掌握不熟练,导致书写不规范。
非纸笔化书写影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减少了实际书写机会,导致书写能力弱化。
实施建议:家校合作共促提升
- 学校层面:
- 严格落实教育部和山东省的政策要求,开足开好写字课程。
-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书写教学能力。
- 开展丰富的书法活动,如书法比赛、书法社团等,激发学生兴趣。
- 利用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家庭层面:
- 家长要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培养,配合学校做好督促和指导。
-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书写环境,提供合适的桌椅和书写工具。
- 与孩子一起参与书法学习,营造家庭书法氛围。
- 关注孩子的书写姿势和用眼卫生,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 社会层面:
- 加强对规范汉字书写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
- 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开展书法教育活动。
- 鼓励企业开发优质的数字化书法教育资源。
结语:书写能力与文化传承
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