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心理调适,名师教你几招
中考心理调适,名师教你几招
中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考验。根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初中生总体学业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成绩目标压力和竞争压力最为突出。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如何调整心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压力从何而来?
中考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成绩目标压力和竞争压力。在当前中考政策的影响下,学生面临着能否继续高中教育的关键抉择。由于大约半数的学生可能无法升入高中,这增加了他们对于考试成绩的紧迫感和焦虑。
家长如何助力?
管理好自身情绪:家长需要先“稳住阵脚”。孩子备考紧张,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焦虑值飙升。然而,只有家长先管理好自身情绪,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坚实的天空。
学会“放手”:常常告诉自己,孩子努力的过程远比成绩重要。试着给孩子充分信任,松开过度干预的双手。
兴趣“转移大法”:把关注孩子的目光分一些给自己,沉浸在阅读、运动等兴趣爱好中,避免整日围着孩子团团转,给彼此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做好后勤保障:安排好一日三餐,确保孩子的睡眠时间,督促孩子保持适量运动,不过多介入孩子的备考。
学生如何应对?
调整心理预期: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心态平稳,顺其自然也许才是最平稳的心态。此时,多做难题没有多大必要,不如回归基础,保证曾经错过的题如今都会做,巩固做题的顺畅性,从而找回学习的自信。
生活有规律:什么时候起床、睡觉、运动或复习,基本上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甚至可以在相应的时间段复习相关科目,让自己的兴奋点和考试的时间相对应,不随意打乱已经形成的生物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才能有清醒的头脑去学习。
情绪有出口:一旦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要适时宣泄。不要没事就去想“我今晚睡不着咋办?”“我又没有复习好怎么办?”停止不必要的执念,不要将自身价值跟考试分数捆绑在一起,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来自家人的陪伴是重要的情感支持,不妨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天;来自朋友的陪伴是重要的社会支持,和朋友说一说心事、听听音乐、打打球、吃吃美食等,都可以减压。
放松有方法:中考前的紧张焦虑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脑力训练。如默念:“只要坚持,我就有满满的能量。”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条件反射。最简单有效的脑力训练是深呼吸,通过呼吸代谢掉体内过多的肾上腺素,3-5分钟的深呼吸,往往会让孩子神清气爽,身体的放松自然带来心情的放松。
写在最后
中考是一场重要的考试,但绝不是人生的终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中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记住,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人、老师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