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教你五味调和,健康饮食有节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46: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教你五味调和,健康饮食有节

“五味调和”与“饮食有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两大核心原则。五味调和强调饮食中要均衡摄入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避免偏嗜某一种味道导致脏腑功能失衡。而饮食有节则是指饮食要有规律,不过量也不过少,保证身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正常运作。

01

五味调和的科学依据

五味调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可偏嗜,二是尽量清淡。从中医角度来看,五味与五脏相对应: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若过度偏嗜某种口味,则可能引起脏腑功能的失衡。例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提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现代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量会使血液浓缩、血压升高;而摄糖过多,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头发枯黄,并引发其他代谢问题。

著名医药家陶弘景曾言:“五味偏多不益人……五味稍薄,令人神爽。”饮食淡薄即口味要清淡,不可一味追求味道的刺激。味厚则易多食,多食则易不化。现代人喜嗜辛辣肥甘,但从中医角度看,这类食物往往容易化生痰湿、郁而生热,出现痰多、口腻、便黏等症状。现代医学也认为,经常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胃液过度分泌,导致胃黏膜损伤,并诱发胃痛。

02

饮食有节的现代实践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饮食有节显得尤为重要。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饮食要有节制,不过量、不过度;二是饮食要有节律,定时定量进食。这样可以使身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等功能保持正常,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

  1.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可以按“七分饱”的原则,早中晚餐按照2∶2∶1的比例分配进食量。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很多人恰恰是晚餐最为丰盛,如果有应酬或夜宵则更容易在晚餐过食肥甘,久而久之,除了导致胃肠负担过重,还容易引起睡眠问题以及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2. 饮食要有节律。我们应该定时定量地进食,中医认为有节律地进食是保护脾胃功能正常、补充气血供给和维持气血流通的重要前提。如《保生要录》所言:“常时不可待极饥而方食,候极饱而撤馔”,就是提示不能饿极了才进食,要按时按点规律饮食。现代人的不良饮食节律,如不吃早餐或晚餐时间过晚等,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现代医学也认为这样会引起胆汁、胰岛素分泌异常,不利于消化和血糖平稳。

03

专家建议与现代创新

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培一指出,近年来走进中医门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说明,年轻人对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医药餐饮的发展给人们以新的体验,也对健康有所帮助,其传递出的健康生活理念很重要。

但朱培一也提醒,与食物相比,中药的一大特点是疗效,药材本身、药物配比、炮制手法等也都有区别,虽然讲究药食同源,但中药餐饮并不与中药画等号。“如果单纯依赖一杯奶茶、一个面包就期望达到治疗或养生的效果,也是不现实的。”

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范柳萍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中医养生产品时应当理性对待商家的宣传和推销,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在购买前应当仔细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和使用方法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体质。“中医养生不仅依赖于产品本身,更需要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养生效果。”

04

结语

“五味调和”与“饮食有节”是中医饮食养生的智慧结晶,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养生指南。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些传统养生原则,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