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教你告别拖延症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教你告别拖延症
50%的学生和15%-25%的成年人存在长期拖延问题,这一数据来自英国和加拿大研究团队的研究。拖延症,这个看似平常却影响深远的问题,正在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拖延症的危害:不仅仅是效率低下
拖延症的危害远不止效率低下那么简单。研究表明,拖延症与压力、健康状况不佳有着密切关系。拖延者常常陷入“拖延-自责-痛苦-更拖延”的恶性循环,导致身心俱疲。
小羊是一位在家创业的外贸工作者,她的典型一天是这样的:计划8点起床,结果拿起手机就开始刷,等回过神来已经过去2个小时。接着又陷入自我批评:“你怎么这么不自律啊!”情绪变得糟糕,就这样一个早上的时间过去了。这种低效的工作状态不仅影响了她的工作业绩,也影响了身心健康。因为白天没法好好工作,大量工作拖到晚上完成,又缺乏社交和运动的时间,导致焦虑和睡眠不足,体重飙升,身体的各种毛病也越来越多。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实用解决方案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书中强调,克服拖延症的关键在于“把心慢下来,让行动快起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观察性自我,增加自我觉察力
观察性自我是指能够“退后”去观察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的部分。它不评判,只是去留意。小羊和西树正因为观察性自我不强,常常出现“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的状态。而思考性自我太多,不断陷入自我评判当中,导致内耗严重。
学会与负面想法解离
我们需要改变与自己想法的关系,看到想法而不执着,从自己的想法中挣脱出来。比如,当出现“我做不到”这样的负面想法时,可以提醒自己:“我有一个想法,我做不到。”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自己那只是一个想法,不是事实。
立刻行动,推迟满足感
立刻行动是克服拖延症的关键。可以采用“5分钟法则”,即告诉自己只需要做5分钟,5分钟后可以选择继续或停止。通常,一旦开始行动,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主动切掉诱惑
识别并远离那些容易导致拖延的诱惑源。比如,如果手机是最大的干扰,可以尝试在工作时将其调至静音或放在另一个房间。
假装没病,想象成功
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想象自己已经克服了拖延症,正在高效地完成任务。这种正面的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激发行动的动力。
学会自律,学会全神投入
自律不是压抑自己,而是更好地掌控自己。可以通过设定具体目标、制定合理计划、奖励自己等方式培养自律能力。
行动起来,告别拖延
治愈拖延症并非易事。拖延症患者的自我意识非常脆弱,一想到做某件事会失败就会认为自己毫无价值。纽约市心理治疗师肖恩·格罗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曾建议,如果遇到拖延问题,自己无法调整时也可以尝试向心理学家寻求帮助。告别拖延,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
记住,改变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会看到进步。从现在开始,允许自己慢慢来,但一定要开始行动。正如《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中所说:“允许自己慢慢来,才能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