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蜇伤,这么处置才好!
蜜蜂蜇伤,这么处置才好!
夏季是被蜜蜂蜇伤的高发季节,被蜜蜂蜇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蜂蜇伤的症状、紧急处置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
什么是蜂蜇伤?
蜂蜇伤是指被蜂尾蜇伤后毒液注入人体伴(或)毒刺留在皮肤内所致。轻微的蜇伤会使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瘙痒中毒等皮肤过敏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昏迷等,如抢救不及时甚者会导致死亡。夏秋季较易发生。
常见的蜂类蜇伤主要是蜜蜂和黄蜂 (又称马蜂)。二者均建巢群居,一旦受到惊扰就会倾巢而出。蜜蜂蜇刺生有倒钩,蜇人后蜇刺脱落,蜜蜂死亡。蜜蜂性情温和,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发起攻击,只有受到威胁时才会殊死一搏。而胡蜂又称“杀人蜂”,体型较大,性情凶猛,攻击性和毒力较蜜蜂强。民间常说的马蜂、黄蜂、土蜂、细腰蜂等均为胡蜂,胡蜂蜇刺不易脱落,可反复蜇刺。
被蜜蜂蜇伤后为何危害这么大?
被蜂蛰伤人后通过毒刺将毒液注入人体,这些毒液中含有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可以通过神经、血液、淋巴系统向外周扩散,因不同毒素以及毒物的多少,故中毒表现不一样。
蜂蜇伤有什么症状?
蜇伤部位
蜇伤后局部皮肤立即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过敏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化脓、坏死,形成不同大小的溃疡面。
过敏反应
蜇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表现为迅速扩大的皮疹、憋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过敏性休克是早期支气管痉挛、窒息、肺水肿、致死的主要原因。
溶血
尿呈茶色至酱油色,腰痛、肾功能改变,后期可表现不同程度贫血。
肾脏损伤
毒素直接作用于肾小管或因溶血造成,表现为全身水肿、少尿、肾功能改变。
肝损伤
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致肝细胞坏死,表现为肝损伤相关的血清酶升高。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影响
心肌梗死及神经系统损伤等。
蜂蜇伤的紧急处置
【温馨告知】蜂蛰伤后数分钟至24小时,尤其是6小时内是黄金急救期,蜂蜇伤急救三原则:排除毒素、减少吸收、中和毒素。
清除蜇刺
蜜蜂蛰后会在人体皮肤留下蛰刺,马蜂蛰后,一般不残留蛰刺,还可继续进攻。蜇刺刺入浅可用胶布粘贴去除、用卡片刮出,刺入较深可用消毒细针挑拨去除,切勿用镊子拔除,因为镊子夹住毒刺时,会挤压毒刺,使得毒刺内残留的毒液再次被挤入人体,加重过敏反应。有条件的可用吸奶器或者拔火罐吸出毒汁。注意不要挤压蛰伤处,以免将蜂毒挤入深部组织,加重中毒。
绑扎伤口近心端
减少静脉及淋巴液的回流,可暂时阻止蜂毒吸收,转送途中应每隔30分钟松绑一次,每次1~2分钟。
彻底清洗创口
首先判断蜂种,分清是马蜂还是蜜蜂蜇伤。蜜蜂蜂毒呈酸性,用肥皂水、苏打水、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马蜂毒呈碱性,用食醋、稀盐酸冲洗。当无法判断是蜜蜂还是马蜂时,选择流动水进行冲洗。
【温馨告知】在野外可用鲜马齿苋和夏枯草捣烂敷于患处,可以减轻疼痛和中毒症状,并赢得施救时机。
局部红肿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红肿严重伴有水疱渗液时,可用3%硼酸水溶液湿敷。同时口服抗组胺药。
局部冷湿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四肢被蜂蛰伤后应减少活动,并用冰袋冷敷,减少毒素吸收。
及时就医
如果被蛰后出现全身皮疹、呕吐、头晕、头痛、乏力、呼吸困难无尿少尿或酱油色尿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拨打120就近就医抢救。
对症治疗
如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使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同时注意监测血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防治中毒性脑病、肝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