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科学发呆10分钟,胜过休息一小时
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科学发呆10分钟,胜过休息一小时
“发呆”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些贬义,但在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闫俊娟看来,学会科学“发呆”不仅能提高创造力和记忆力,还有助于情绪调节和自我探索。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呆”?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发呆”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科学发呆”?
闫俊娟副主任医师指出,“科学发呆”并不是简单的思绪飘散,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松状态。它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比如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可以是公园的长椅,也可以是家里的阳台。重要的是,这个环境应该让你感到放松,可以是绿植环绕,可以是阳光洒落,也可以是微风拂面。
在这样的环境中,你需要做的就是放松身体,可以选择坐着或躺下,重要的是让自己感到舒适。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缓慢深呼吸,让身体逐渐放松。这个过程不是让你去想什么,而是让思维放空,让意识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
但是,这种放空并不是无限制的。为了防止过度“发呆”带来的不良后果,建议每次控制在10-20分钟。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让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发呆”,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科学发呆”的益处
你可能会问,这种“科学发呆”真的有用吗?答案令人惊喜。
研究表明,当我们发呆时,大脑虽然看似休息,实际上却异常活跃。大脑中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活动”的区域被激活,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还可以促进大脑进行非线性思考,使我们更容易产生创意,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发呆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负面情绪,让我们感到更加放松和愉悦。不仅如此,发呆可以帮助我们回忆和巩固过去的经历和知识,这是因为人在发呆时,我们的大脑会将之前的经历联系起来,进而加强记忆。同时,发呆还能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三观”、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从而有助于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为什么儿童青少年更需要“科学发呆”?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孩子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课业负担重、补习班多、电子产品诱惑大……这些都让孩子们很难有真正放松的时间。而“科学发呆”恰恰能为他们提供一个释放压力的出口。
目前,多地学校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比如北京、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苏等地推广“课间15分钟”,有的地方甚至将课间延长至20分钟,让孩子们有更充分的时间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大脑,玩得更开心。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科学发呆”?
设定专属时间: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比如放学后的半小时,作为“发呆时间”。这段时间内,不安排任何学习或娱乐活动,让孩子真正放松下来。
创造安静环境:在家里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可以是阳台,也可以是书房的一角,布置得舒适温馨,让孩子愿意待在那里。
减少外界干扰:在“发呆时间”内,关闭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避免外界干扰。同时,家人也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孩子。
鼓励自由思考:告诉孩子,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想任何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关键是让大脑得到真正的休息。
适度引导: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度引导他们如何放松,比如教他们深呼吸、想象美好的场景等。
“科学发呆”不是偷懒,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它能帮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培养出更好的专注力和创造力。所以,不妨给孩子一个安静的角落,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享受片刻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