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有“谷”事:五谷杂粮里的健康小秘密
主食有“谷”事:五谷杂粮里的健康小秘密
杂粮在中国通常指除了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以外的小宗粮食作物。主要有:谷物类、杂豆类、薯类和其他类。
杂粮相对于精白米面可以提供更多膳食纤维、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提起豆类,很多人会把大豆(黄豆)、红豆、绿豆等不同品种豆类混为一谈,但其实不同品种豆类营养差异非常大。大豆的家族成员当中只有三种,就是黄豆、黑豆和青豆。其他的豆类,一般归为杂豆,包括红豆、绿豆、芸豆、蚕豆等。
大豆和杂豆在营养学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杂豆提供淀粉、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约为20%。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丰富,高达35%,与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接近,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正因如此,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中国居民每日膳食中添加大豆及坚果25—35克。大豆的三大成员黄豆、黑豆和青豆在营养成分上差异是不大的,相互之间可以替代,但是大豆和杂豆不能彼此替代。
粗粮相对于细粮而言,加工过程较为简单,保留更多成分,粗粮不局限于谷物,也包括薯类、杂豆类。
全谷物算粗粮,但是粗粮的要求没有全谷物那么高。比如玉米碎去除了玉米胚芽但保留其他成分,算是粗粮,但不能算是全谷物。
种类上:全谷物是谷物;粗粮是简单加工的粮食,包括谷物、薯类、豆类;杂粮是除了稻米和小麦以外的粮食,即除稻米和小麦以外的谷物,以及薯类、豆类。
营养成分上: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因此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最为全面;杂粮包括多种谷物和豆类,营养成分更为多样;粗粮则强调未经过精细加工,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1
粗粮营养价值虽好,特殊人群食用
不宜过量
相对于精制的米面,粗粮因其简单加工从而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但某些营养素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但摄入过多会加速食物通过胃肠道,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全谷物中的植酸、草酸等物质,会影响人体对铁、锌、镁、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特别是消瘦、贫血、缺钙的人,更不宜大量食用粗粮。
对于有控血糖需求的人群来说,并非所有的粗粮都有控糖效果,一些粗粮升血糖的速度与精制的大米、白面等细粮不相上下。以小黄米为例,很多糖友喜欢在晚餐时喝点小黄米粥,但实际上黄米粥升糖的速度也很快(升糖指数,黄米粥:60,白米粥:69.4)。
2
合理搭配,营养翻倍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来合理搭配食用。粗粮和细粮、全谷物和杂粮、大豆和杂豆,甚至蔬菜与谷物之间都可以进行合理组合、搭配,在改善粗杂粮不适口感的同时,还能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食物营养价值。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谷薯杂豆类食物(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就是贯彻这一理念。
下面整理一些其他食物搭配的食谱和建议。
总之,全谷物、杂粮和粗粮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相互包含,又具有各自特色。谷物之间、谷物与其他食物巧妙搭配,可以帮助我们充分享受营养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特殊人群食用粗、杂粮要谨慎和适量,才能享受美食带来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