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冰心笔下的福州:从封闭到开放的百年变迁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19:5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冰心笔下的福州:从封闭到开放的百年变迁

冰心一生创作了多部以福州为背景的作品,其中《还乡》和《还乡杂记》最具代表性。这两部相隔三十余年创作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福州在不同时期的风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01

《还乡》:旧中国的农村图景

《还乡》创作于1920年,以冰心1911-1912年返乡的经历为背景。小说以冰心的父亲为原型,塑造了主人公“以超”的形象。通过他的视角,冰心描绘了一个封闭、落后的福州农村。

小说中,横岭乡的农民们终年忙碌却始终困苦。他们纯朴善良,却也因循守旧,拒绝变革。当以超问询孩童念书之事,他们笑称庄稼人读书无用。以超建议他们到城里找点事做,他们却担心城里花费大,住不起。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状况:贫困、保守、缺乏改变的意愿。

小说的结尾,主人公独自走到曾祖墓前,回想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却是无能为力:“对着这一抔一抔的祖先埋骨的土丘,只觉得心绪潮涌,一直在木树底下,坐到天明,和大家一同归去。”这段描写充满了无奈与伤感,展现了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无力感。

02

《还乡杂记》:新中国的城乡新貌

时隔三十余年,冰心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重返故乡,创作了《还乡杂记》。此时的福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篇散文中,冰心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她在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见闻。她既描绘了熟悉的自然景观,也记录了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冰心欣喜地发现,曾经落后的农村已经焕然一新,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冰心对福州郊外的农妇印象深刻,称赞她们“头插三条簪”,既纯朴又健美。这种细节描写展现了冰心对故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新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

03

冰心笔下的福州:一个世纪的变迁

通过对比《还乡》和《还乡杂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福州在半个世纪里的变迁。这种变迁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在《还乡》中,福州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农民们安于现状,缺乏改变的意愿。而在《还乡杂记》中,福州展现出现代化的面貌,人们积极向上,充满希望。这种对比反映了中国社会从封建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冰心对福州的情感贯穿其一生。她曾说:“福州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我的故乡,因为它是我的父母之乡。”即使在她晚年,福州依然是她创作的重要主题。在《我的故乡》《童年杂忆》等作品中,她深情地回忆了在福州度过的童年时光,赞美了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冰心对福州的情感,不仅体现在对故乡的思念,更体现在对故乡发展的关注。她通过《还乡》和《还乡杂记》两部作品,展现了福州在不同时期的风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这种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社会变迁的关注,使得冰心的作品具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冰心的“文学还乡记”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抒发,更是一段见证中国近代史变迁的传奇。从《还乡》到《还乡杂记》,冰心用她的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福州的变迁史,也留下了一颗赤子之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