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科学种植技术指南,附选地及整地的操作要点
三七的科学种植技术指南,附选地及整地的操作要点
三七,又名田七,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其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从选地整地到采收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详细介绍三七的科学种植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建棚与作畦、播种和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要点。
一、选地与整地
三七的种植需要在中偏酸性的砂质壤土中进行,理想的土壤排灌条件是方便的,且选址地块应具备一定坡度。具体而言,土壤的pH值应保持在5.5至7.0之间,海拔高度理想为1000至1800米。为了确保三七的品质,在选择土壤时,需对土壤中的农业和重金属含量进行严格检测。以下是重金属的限定标准:六六六≤0.2mg/kg、DDT≤0.2mg/kg、Pb≤50mg/kg、Cu≤80mg/kg、Cd≤2mg/kg、Hg≤1mg/kg、As≤20mg/kg。整地过程应做到“三犁三耙”,确保土块充分破碎,并在阳光下进行暴晒。对于曾经种植过三七的土地,建议使用50至70公斤的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以降低土壤病原体的风险。
整地结束后,可以进行作畦。根据具体需求,将畦宽设置在120至140厘米,高度为15至20厘米,并采用板瓦型的设计,这样可以保证土壤的通透性与排水性,防止积水对三七生长产生影响。
二、建棚与作畦
在建棚时,应按照1.8×1.8米的点位栽桩,棚材料可选用专用遮阳网,或利用当地可得的树枝、山草与秸秆进行建造。透光率需要调节在8%至15%之间,最好不要超过20%,绝对不应超过30%。棚高应维持在1.8至2米,避免因高度不足影响农业操作,或因过高遭遇风灾。
在畦作方面,应确保三七的畦土密实,上实下虚的设计可以帮助水分和养分的更好吸收,促进根系的生长。
三、播种和移栽
三七种子具备后熟性,需用湿沙保存至12月至次年1月,以解除休眠。这一时期是播种的最佳时机。播种时,需按4×5厘米的规格自制模板,在畦面打出2至3厘米深的土穴进行播种,每亩的播种量应控制在18万至20万粒。
幼苗的移植一般在12月至次年1月进行,需现挖现植,移植时要保持休眠芽向下的方向。此时的栽培密度应为2.6万至3.2万株/亩。播种和移植前,应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浸泡,移植后覆盖火土和细土混合的农家肥,直至播种材料完全不可见,并撒上粉碎的山草与松毛,以保护种子和促进生长。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保证三七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抗旱浇水:三七在播种后需等到3至4月出苗,期间如土壤有夜潮性可不浇水。浇水时,使用喷头向畦面喷洒,通常每月浇水2至3次,直至雨季来临。
调节透光:对一、二年生三七,透光率应保持在10%左右,而三年生的三七则需提高到15%左右。通过调节荫棚的透光率,可以显著提高单株根重。
追肥:在三七的现蕾期(6月)和开花期(9月),应加强追肥,以确保三七在关键生长阶段获取充足养分。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复合肥,农家肥的施用量应在2000至2500kg/亩/次,而复合肥的施用量则为10至15kg/亩/次。
摘蕾、疏花和护果:在以块根为主要目标的冷凉地区,三七的花基长到3至5厘米时应及时摘除,以大幅提高块根的产量。在留种田中,三七开花期时应将中心花蕾的花序疏掉三分之一,以确保三七红籽的良好产量。
- 七园清洁:应及时人工拔除三七园内的各种杂草,去除病株残体,并远离七园进行焚烧或深埋,以减少病害的传播。七园的清洁对于改善三七的透光率、防止病害扩散至关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五、防治病虫害
由于三七的栽培周期较长(一般为2至3年),且生长于阴湿环境中,因此其病害种类繁多,传播速度也很快。主要病害包括黑斑病和根腐病,虽然虫害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威胁,但在整个生育期使用辛硫磷进行1至2次的预防仍是必要的。
黑斑病:该病害通常在雨季流行,表现为叶片和茎部出现浅褐色的椭圆形病斑,并可能伴随黑霉的生成。防治措施应在发病初期使用40%菌核净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使用4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进行喷施。
根腐病:根腐病为土传病害,主要在出苗期(3-4月)和开花期(8-10月)发生,症状表现为叶子垂萎、发黄,块根或根茎腐烂。预防措施包括在发病初期使用10%叶枯净、70%敌克松、25%粉锈宁各1kg/亩,混合细土150kg制药土撒施。
六、禁用农药
为了保证三七的优质栽培,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具体禁用的农药包括:
- 有机氯类:DDT、六六六、五氯硝基苯、杀螨醇;
- 有机磷类:混合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稻瘟净、敌百虫;
- 有机砷类:退菌特、田安、福美;
- 氨基甲酸脂类:呋喃丹、巴丹;
- 有机汞类、氟制剂等。
这些禁用农药不仅影响三七的生长,还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因而应予以严格监管。
七、采收
三七的采收时间通常依据其种植目的而定。春三七(不留种)一般在10月收获,冬三七(留种)则在12月进行收获。收获后需进行清洗,随后分类晾干或烤干,保持其含水量在12%至13%之间,最后进行冲撞研磨,以成为商品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