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九成,环保出行新潮流
北京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近九成,环保出行新潮流
北京的公交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革命。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已高达94.7%,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公交车队”。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展现了首都北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和担当。
从“万国牌”到“中国红”:北京公交车的绿色转型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街头行驶的公共汽车还都是“万国牌”,包括美制道奇客车、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客车等。由于当时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这些进口客车还需要改装成烧木炭或煤气的车。驾驶员每天出车前都要做三件事:领煤、生火和拖车。
时间来到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总装下线,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以此为基础,1957年第一代国产公共汽车“五七型”研制成功,亮红色车身,乳白色车顶,成为几代人的城市记忆。
改革开放后,红白相间涂装的公交车成为时代标志。1976年,采用国产黄河卡车动力总成的“黄河通道”试制成功,成为20世纪80、90年代北京公交的绝对主力。
进入21世纪,北京公交车开始了向新能源的转型。2017年,“中国红”纯电动公交车亮相长安街,这款长18米的公交车,每公里仅耗电1.5度,开启了北京公交的绿色新时代。
技术创新引领绿色出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城市公交中新能源车占比已达77%,新增及替代公交车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更是高达99%。在北京,这一比例更是接近95%。
新能源公交车不仅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出色,更在技术创新上走在前列。它们成为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技术示范的先行者,通过智能调度和能量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在高原地区,新能源公交车的优势更加明显。以西藏日喀则市为例,当地投放的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续航里程可达180至280公里,运行过程中无污染、能耗低,深受市民青睐。
全面电气化:北京公交的未来蓝图
根据《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超级充电站发展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北京将建成超级充电站1000座以上,城六区服务半径将缩小至1公里。主流超充车型在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可降至15分钟左右。
该计划提出“适度超前、供需匹配、油退电进、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将重点在大型交通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重点商圈等场景布局超充站。其中,一级超充站将采用“3+9”模式,即至少设置3个超充桩和9个快充桩;二级超充站则采用“2+6”模式。
到2035年,北京的高质量超充站将实现更惊人的突破:超充桩平均一次充电时间将降至8分钟以内,真正实现“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
北京新能源公交车的发展,是中国绿色交通革命的一个缩影。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这背后,是国家对绿色发展的坚定承诺,也是技术创新的持续驱动。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所说:“这为新能源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撑,也体现政府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高度重视。”北京的实践证明,绿色出行不仅是一种环保选择,更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个更加绿色、智能、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