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现实:IHRA如何应对反犹太主义的 resurgence
从历史到现实:IHRA如何应对反犹太主义的 resurgence
1933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对犹太人实施了人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政策。这场被称为“大屠杀”(Holocaust)的悲剧,导致约600万犹太人丧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
纳粹时期的反犹政策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迅速推行了一系列反犹措施。1933年,犹太人开始被剥夺公民权和经济权利。1935年,《纽伦堡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反犹政策的升级,该法案将犹太人排除在德国社会之外,禁止他们与“雅利安人”通婚。1938年的“水晶之夜”是暴力反犹的高潮,数千家犹太商店被洗劫,数百座犹太教堂被焚毁,3万多名犹太男性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
随着二战的爆发,纳粹的反犹政策进一步升级为系统性的种族灭绝。特别行动队在东欧占领区处决犹太人,而集中营和灭绝营则成为大规模屠杀的场所。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最臭名昭著的死亡工厂,超过110万人在那里丧生,其中绝大多数是犹太人。
IHRA的成立与使命
面对这段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如何防止类似悲剧再次发生。1998年,在时任瑞典首相佩尔松的倡议下,国际大屠杀纪念联盟(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Alliance,简称IHRA)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在大屠杀相关问题的公共政策制定上寻求共识,通过教育、研究和纪念活动,提高人们对大屠杀的认识,防止反犹太主义的 resurgence。
IHRA目前拥有34个成员国、1个联络国和7个观察员国,其工作重点包括:
- 制定和推广反犹太主义的定义
- 支持大屠杀教育和研究
- 促进大屠杀幸存者权益
- 监测和打击当代反犹太主义
IHRA的反犹主义定义
2016年,IHRA通过了《反犹太主义的现行定义》,这一定义已被多个国家采纳为官方标准。IHRA将反犹太主义定义为“对犹太人的某种看法,可能表现为对犹太人的仇恨”。具体表现包括:
- 对犹太人或犹太团体的力量进行虚假的、非人化的、妖魔化的或刻板化的指控
- 指责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要为某个犹太人或犹太人团体犯下的真实或想象中的错误行为负责
- 以激进意识形态或极端宗教观点的名义,号召伤害或杀害犹太人
这一定义的重要性在于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识别和打击反犹太主义行为。
当前全球反犹主义现状
尽管有IHRA等国际组织的努力,反犹太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呈上升趋势。2024年1月2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的致辞中警告说:“反犹太主义正在死灰复燃,白人至上主义团体日益活跃,仇恨言论正在污染公共话语。”
在美国,校园内的反犹太主义事件频发。2023年10月,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后,美国多所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反犹示威活动,一些抗议者甚至喊出“从(约旦)河到(地中)海,巴勒斯坦要自由”的口号,这被广泛认为是呼吁消灭以色列和犹太民族。
在欧洲,反犹太主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些研究显示,除了传统的右翼反犹主义,来自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反犹主义也在上升。2022年,法国、德国和英国都报告了多起针对犹太人的暴力袭击事件。
历史的教训与国际社会的责任
面对反犹太主义的 resurgence,国际社会必须保持警醒。IHRA的工作定义为各国提供了打击反犹太主义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培养对不同群体的同理心和尊重。
正如大屠杀幸存者威廉·席夫所说:“若心怀仇恨,你就是在自寻死路。仇恨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通过教育和对话,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和平的世界,确保“永不重演”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