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共眠:不只是睡眠,更是情感的纽带
伴侣共眠:不只是睡眠,更是情感的纽带
你是否发现,当周末与爱人一起睡午觉时,你们会睡得比平时更深沉,时间也更长?即便中途醒来,看到身边的人还在熟睡,你也会再次闭上眼睛。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词汇——伴侣睡眠效应。
什么是伴侣睡眠效应?
伴侣睡眠效应主要发生在夫妻或情侣之间,以及其他亲密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双方的睡眠习惯、睡眠质量以及睡眠时间会相互影响,从而逐渐调整到一个双方都较为适应和满意的水平。这种效应是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研究表明,与伴侣共眠可以带来诸多好处。2020年发表在《精神病学前沿》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夫妻一起睡觉时虽然肢体动作可能会更频繁,但这些动作并不会对睡眠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相反,夫妻双方经过长期的“睡眠磨合”后,睡眠阶段会出现同步的情况,双方可能会在差不多的时间进入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阶段的睡眠与记忆力、情绪压力缓解有关,更完整的快速眼动睡眠可能对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2022年发表在《睡眠》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该研究统计了1000多名成年人的睡眠情况,发现与伴侣一起睡的人能够更快入睡、睡眠时间更长。而且,与独自睡觉的人相比,与伴侣一起睡的人抑郁、焦虑和压力的自我评分更低,疲劳感也更弱。
同床共眠如何增进感情?
安全感与放松:当伴侣在身边时,人类长久进化而来的领地意识会让我们下意识认为周围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休息。这种安全感会让人更容易放松,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习惯同步:长期共同生活会使双方的睡眠习惯逐渐趋同。这种同步不仅体现在睡眠时间上,还表现在睡眠周期的各个阶段。德国基尔大学的研究发现,伴侣关系越好,快速眼动期的时间就越长,这说明睡眠质量更好。
情感联结:同床共眠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靠近,更是情感上的连接。这种连接能促进心理健康,降低抑郁和焦虑的风险。《睡眠医学评论》的研究显示,良好的伴侣关系与更好的睡眠质量显著相关(r=0.34),关系满意度与睡眠时长正相关(r=0.39)。
如何利用伴侣睡眠效应提升感情?
培养就寝规律:不要今天早睡,明天熬夜。可以约定好一个上床睡觉的时间,大家一起执行。睡前也可以互相依偎着看看书或是电影。
在同一时间上床:就寝时间是夫妻亲密的大好机会,但如果一个人先上床,孤独地等待到睡觉时间,另一个人才姗姗来迟,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选择合适大小的床:床太大会让人感觉孤单,太小又会限制活动空间。选择一个合适的床,既能保持亲密感,又不会影响彼此的睡眠。
裸睡增进亲密感:裸睡能让人享受肌肤相贴的愉悦,睡觉前可以用亲吻或者爱抚来增进感情。
睡前交流: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很重要。无论是互相吐槽抱怨,还是分享一些有趣的事,亦或是进行心灵上的交流,都可以在睡前花15分钟进行。
注意事项
虽然伴侣共眠有很多好处,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睡眠习惯差异:如果一方有打鼾、频繁翻身等行为,可能会影响另一方的睡眠质量。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使用耳塞、眼罩等辅助工具。
个人睡眠需求: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如果一方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而另一方则不需要,可以考虑分时段睡觉,而不是分床睡。
健康状况:如果一方有睡眠呼吸暂停等健康问题,可能需要单独睡觉以保证另一方的睡眠质量。
伴侣睡眠效应是一个有趣且实用的心理学发现。它不仅揭示了亲密关系中睡眠模式的相互影响,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改善睡眠质量和增进感情的新视角。所以,不妨今晚就试试和伴侣一起入睡,感受一下这种奇妙的睡眠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