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肿瘤医院携手刘可可医生,社区癌痛管理显成效
复旦肿瘤医院携手刘可可医生,社区癌痛管理显成效
癌症晚期的疼痛,是许多患者和家庭面临的严峻挑战。据统计,约57.4%的癌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疼痛管理,患者的痛苦是可以得到显著缓解的。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浦东新区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携手开展的癌痛管理项目,正在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三甲医院与社区联动,创新癌痛管理模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国内顶尖的肿瘤专科医院,近年来积极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旨在将专业的疼痛管理服务延伸到社区,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该项目由复旦肿瘤医院疼痛科专家刘可可医生主导,通过定期派驻专家团队到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疼痛评估、治疗方案制定和医护人员培训等工作。这种“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模式,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有效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三阶梯止痛法,科学管理癌痛
在社区实践中,三阶梯止痛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方法根据疼痛程度,合理使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同时辅以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
- 轻度疼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 中度疼痛:采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并联合非甾体抗炎药。
- 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透皮贴剂),同时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及辅助镇痛药。
除了药物治疗,项目还引入了物理疗法、放松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手段改善血液循环,结合深呼吸、冥想等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全面缓解疼痛。
显著成效,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经过规范化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位72岁的肺癌晚期患者李阿姨,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在社区癌痛门诊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疼痛评分从最初的8分(满分10分)降至3分以下,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严和希望。
项目实施以来,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定期培训和临床实践,他们掌握了科学的疼痛评估方法和规范的治疗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人性化的服务。
推广与展望
复旦肿瘤医院与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为社区癌痛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这种“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让更多患者受益。
同时,项目团队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创新治疗方法,如神经射频消融术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等微创介入治疗,为患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癌症晚期的疼痛虽然严重,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患者的痛苦是可以得到显著缓解的。复旦肿瘤医院与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实践,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为我国社区癌痛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