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资阳“四好农村路”织就乡村振兴幸福网
资阳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在“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3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4214公里,密度排名成都都市圈首位。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更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资阳市安岳县通村入户公路。图片由资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提供
路网密度与等级大幅提升
资阳市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是连接成渝“双核”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该市聚焦打通交通瓶颈,在交通建设上持续发力,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主抓手,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系统谋划推进。
2018年,资阳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开展全域创建。同时,资阳市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和支持,市级财政划拨专项资金,激励“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各县(区)出台通村通组硬化路建设、村道窄路加宽等补助标准,形成“政府主导、交通牵头、部门协助、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经过持续努力,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132公里,铺装路面在总里程中的占比相较2014年提升42.4个百分点,达99.1%。
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资阳市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总路长+县、乡、村路长”机制,农村公路全覆盖设置路长制公示牌,“路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同时,资阳市大力推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十四五”以来,县(区)统筹中央、省、市补助资金,在车辆购置、设备安装、运营保险和经营亏损等方面建立农村客运补助机制,累计发放乡村客运补贴资金超过8000万元。
依托乡村运输“金通工程”,资阳探索开通“学生车”“赶集车”等个性化农村客运,创新实施“交邮合作”“交通+旅游”和“交商邮供”等服务新模式,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物流体系,日均代运邮件上千件。
“农村公路+”助力增收致富
资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物流网络”“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等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例如,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村民雷建国通过担任农村公路养护员,每月增加300多元的收入。
目前,资阳市所有建制村均已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运车辆、通物流网络,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的乡镇占比达69%,30户以上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占比达86.6%,3个县(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雁江区、安岳县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资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资阳将以科学谋划、完善机制、加大投入为抓手,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联动四川、重庆多个城市,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交界地带农村公路加快实现同城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