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患者如何像残奥健儿般坚强?
脊髓炎患者如何像残奥健儿般坚强?
2024年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再次以出色的表现震撼世界。在这些运动员中,有失去双臂却在泳池中劈波斩浪的贾红光,有从轮椅击剑运动员转型为残联工作者的荣静,还有在视力衰退后依然坚持运动的盲人跑者常清柯。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所有脊髓炎患者的一份鼓舞。
脊髓炎,这种可能导致截瘫的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会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可能会面临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后遗症,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患者精神的重担。但是,正如残奥健儿们所展现的那样,即使身体受限,依然可以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积极的心态,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贾红光,这位36岁的残奥会游泳老将,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坚持。他从小因意外失去双臂,却在水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从2009年正式训练至今,他已连续参加四届残奥会。对他来说,运动不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运动,他克服了社交恐惧,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荣静的故事则告诉我们,面对身体的限制,最重要的是不放弃自我。这位轮椅击剑运动员在里约残奥会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并在三个项目中摘得金牌。退役后,她选择投身残疾人保障事业,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人重拾运动的乐趣。她说:“残疾人和健全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伸出你的臂膀,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吧。”
这些残奥健儿的事迹,无疑为脊髓炎患者提供了最好的精神支柱。但是,康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患者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心理调适。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成功治疗的一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康复范例。通过大剂量激素冲击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胸腰部束带感完全缓解。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初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的肢体活动,如关节屈伸、肌肉收缩练习。随着病情稳定,逐渐增加坐立、站立训练的时间与强度。借助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进行移动练习,逐步恢复身体的平衡感与协调能力。同时,不要忽视呼吸训练和营养补充,这些都是康复的重要环节。
心理调适同样重要。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加入互助小组等方式获得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正如残奥健儿们所展现的那样,身体的限制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的开始。
最后,我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脊髓炎患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坚韧的生命加油,见证他们创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