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发芽”引关注:家庭药品保存指南
降压药“发芽”引关注:家庭药品保存指南
近日,湖北十堰一名女子在整理家庭药箱时发现,其降压药竟然“发芽”了。这一令人惊讶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经调查,这起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药品保存不当。药品的正确储存对于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药品保存存在诸多误区,这不仅可能导致药品失效,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药品保存的基本原则
药品的保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
温度:药品说明书上通常会标明储存温度。常温一般指10-30℃,阴凉处不超过20℃,冷藏则要求2-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品的稳定性。
湿度:药品储存的理想湿度范围是35%-75%。湿度过高容易导致药品吸潮变质,因此需要保持干燥。
光照:光照尤其是紫外线会加速药品的化学反应,导致药品变质。因此,药品应存放在避光处,有些药品甚至需要用棕色瓶或黑色包装材料保存。
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也可能影响药品质量。例如,维生素C容易被氧化,因此需要密封保存。
特殊药品的保存要求
不同类型的药品有不同的保存要求:
片剂和胶囊: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开封后应尽快使用,一般在3-6个月内。
液体药:如糖浆剂,不宜放在冰箱冷藏,否则可能降低溶解度。应存放在室温下避光处。
生物制品:如胰岛素需要冷藏保存,但使用中的胰岛素如果室温在10-25℃之间,可以放在室内;如果超过25℃,则需要放回冰箱冷藏。
栓剂:高温下容易变形,需要低温保存。
家庭药品保存的常见误区
保留棉花和干燥剂:有人认为药瓶开封后应保留里面的棉花和干燥剂,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随着反复开启药品包装,这些阻挡水汽的干燥剂、棉花同样会吸附空气中的水汽,若放于冰箱内,更容易使药品受潮。
开封后仍按包装有效期使用:药品开封后,其保存期限会大大缩短。例如,眼药水开封后通常只能使用4周,即使未用完也应丢弃。
不重视贮藏条件:药品的保存条件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例如,有些药品需要避光保存,有些需要冷藏,这些条件如果不满足,药品可能会提前失效。
直接扔掉过期药品: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意丢弃。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交由医疗机构或药店回收销毁,或者进行毁形处理后丢至有害垃圾桶。
药品变质的判断方法
药品变质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
- 胶囊剂:软化、粘连、变形、破裂、漏粉、漏油等现象
- 片剂:裂片、花斑、暗影、异物斑点、变黄、发霉、松散、粘连、有异味等现象
- 散剂、冲剂:粉末气味异常,有吸潮、结块、发霉、变硬等现象
- 丸剂:有变形、变色、裂缝、霉变、虫蛀等现象
- 合剂、糖浆剂:出现酸败、异臭、浑浊、产生气体
- 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有混浊、沉淀、变色、颗粒等现象
- 生物制品:液体的有变色、异臭、摇不散的凝块或异物,冻干生物制品有融化现象
- 软膏剂:变得不均匀、不细腻,有霉变、酸败、分离等现象
- 注射剂:出现变色、生霉、沉淀、白点或结晶析出等现象
实用建议
正确存放药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药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开封后的药品应尽快使用,并注意密封防潮。
定期检查药品: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家庭药箱,查看药品是否过期或变质。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合理处理过期药品:过期药品应交由专业机构回收销毁,或者进行毁形处理后丢弃。切勿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或被他人误用。
正确保存药品不仅能延长药品的使用寿命,更能保障我们的健康。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药品的保存问题,避免类似“药品发芽”这样的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