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可治感冒的十首方剂
《伤寒论》中可治感冒的十首方剂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治疗感冒的有效方剂。本文精选十首经典方剂,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组成、功效和适用症状,对于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来说,是一篇很好的学习资料。
麻黄汤
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感冒后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症状。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解肌发表,助麻黄发汗;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增强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
桂枝汤
包含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表现为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桂枝解肌发表,芍药敛阴和营,二者等量配伍,调和营卫。生姜助桂枝解表,大枣益脾生津,炙甘草调和药性。
小青龙汤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构成。适用于外寒内饮证,感冒伴有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等。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半夏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
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组成。用于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等。麻黄用量大,发汗解表,兼清里热,石膏清泄里热,与麻黄配伍,清解肺热而不凉遏。
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针对风寒客表,经气不利证,感冒时出现项背强几几、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葛根解肌发表,升津舒经,麻黄、桂枝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适用于邪犯少阳证,感冒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柴胡透泄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之热,二者配伍和解少阳。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白虎汤
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证,感冒见高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有力。石膏清热泻火,知母助石膏清热,且滋阴润燥,炙甘草、粳米益胃生津,防止大寒伤中。
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感冒后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等。麻黄宣肺平喘,石膏清泄肺热,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
理中丸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适用于脾胃虚寒证,感冒兼见腹痛、喜温喜按、呕吐、腹泻等。干姜温中散寒,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
四逆汤
附子、干姜、炙甘草。用于心肾阳衰寒厥证,感冒时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等。附子温壮元阳,回阳救逆,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回阳,炙甘草益气补中,缓附、姜燥烈之性。
这些方剂体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髓,临床应用时只需准确辨证,合理选方用药,均能够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