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到底有多爱香肠
德国人到底有多爱香肠
再没有哪个民族能像德国人这般热爱香肠。在德国任何城市的市集里转转,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香肠。去餐厅吃饭,如果你实在拿不准要吃什么,在香肠那一栏里随便挑一款总不会错,对付孩子尤其靠谱。
据说德国香肠的种类多达1500多种,德国人均每年消耗猪肉65公斤,所谓德国名菜多与猪肉有关,其中香肠占比极高。德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香肠,其中柏林以咖喱香肠著称。市区里那座咖喱香肠博物馆,也被列为柏林必游。
这间博物馆其实很小,在内街一栋大楼的一楼,走进去简直可以一眼看完。最特别的是一台咖喱香肠餐车,展示咖喱香肠的制作程序。
咖喱香肠的缘起有个故事,据说一位开小吃店的女士下楼时不小心摔倒,打翻了手上的番茄酱和咖喱粉,由于当时正是战时,物资短缺,女士不愿浪费,便拿来当成香肠的蘸酱,于是咖喱香肠就此诞生。
不过我最喜欢当属巴伐利亚白香肠。它由小牛肉和腌猪肉制成,外观呈白色。最常见的烹煮方法是在沸水中加热大概十分钟,并放置在一碗沸水中上菜,使之不会迅速冷却。吃的时候得去掉肠衣,并搭配传统的甜芥末酱。
它的诞生也有故事,同样也源自偶然。话说1857年,某餐馆老板准备煎香肠,但肠衣不够,只能用猪肠来做肠衣。因为担心又大又软的猪肠被干煎后会使得香肠爆开,便采用白煮方式,结果大受欢迎。
走在德国每个区域,都能见到不一样的香肠。著名的图林根香肠以墨角兰香料为特色,在图林根州首府埃尔福特,以及周边的魏玛、耶拿等城市,都可以吃到它。作为一个肝脏爱好者,卡塞尔的肝泥香肠,是我心中仅次于巴伐利亚白香肠的德国香肠,总能让我想起香港镛记的鸭润肠和鹅润肠(粤语称“肝”为“润”)。如果去施瓦本地区,黑香肠也是一绝,百里香的味道十分浓郁。纽伦堡虽然也算是施瓦本地区,但细长的纽伦堡香肠别具一格,口感也独特。
不管怎么样,将一种食物的种类发展至1500种,必然是热爱与认真兼而有之。德国人的严谨用心,并不仅仅体现在工业上,也体现在日常餐桌上。
让我印象最深的香肠,其实来自南部的千年古城雷根斯堡。这座城市有一座横跨多瑙河的石桥,桥头有一家小小的餐馆,以香肠闻名。它所在的建筑曾是盐商的仓库,据说,有段时间这里被改造为图书馆,结果时间一久,书页也浸入了盐分。
修建石桥时,这家香肠店便已存在,一度是工人们的饭堂。屈指一算,若四舍五入,称其为千年老店也不为过。近千年的石桥,近千年的老店,就这样彼此相伴,见证一段因坚持而悠长的历史。德国人对香肠的爱,也是一种坚持吧。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