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获重大突破,大型临床试验证实疗效提升33%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缺血获重大突破,大型临床试验证实疗效提升33%
2024年9月,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的大型临床研究(TISS研究)为心肌缺血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该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50家医院联合开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纳入了2007例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
研究设计与主要发现
TISS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即能够独立生活的患者比例。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在治疗90天后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5.8%和59.1%,优势比(OR)为1.33(95%CI:1.11-1.60;P=0.002)。这一结果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将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提升33%。
独特的作用机制
通心络胶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疗效,与其独特的多通路、多靶点作用机制密切相关。作为源于络病理论的创新型中药,通心络胶囊由12种传统中药成分组成,具有抗炎、抗氧化、舒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和降脂等多重作用。
药理学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促进微血管新生,增加脑微血管密度,上调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保护血脑屏障,改善神经功能。这些作用机制使其在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除了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展现出色疗效外,通心络胶囊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此前的CAPITAL研究和CTS-AMI研究已经证实,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显著减少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风险。
在安全性方面,TISS研究对1979例患者进行了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38.6% vs. 38.4%,P=0.95),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2.2% vs. 1.9%,P=0.64)。这表明通心络胶囊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语:新希望与未来展望
通心络胶囊的问世,为心肌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其独特的多通路、多靶点作用机制,不仅克服了传统神经保护剂单一靶点的局限性,还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通心络胶囊有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