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压力过大,小心下腹部隐痛找上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压力过大,小心下腹部隐痛找上门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m.baidu.com/bh/m/detail/ar_16639397456145305881
2.
https://www.bangkokhospital.com/zh/content/prevent-and-treat-stress-in-the-stomach
3.
https://www.futuresalad.com.tw/blog/posts/anxietystress-causing-digestive-discomfort?srsltid=AfmBOorud0NaVIH0iXjZpNLGVAfm0vW7fIqyLCSKk0DjDVDpDzZPt0o_
4.
https://xyy.chd.edu.cn/2024/0510/c10354a242488/page.htm
5.
https://www.hnpysrmyy.com/detail/3496.html
6.
https://www.futuresalad.com.tw/blog/posts/anxietystress-causing-digestive-discomfort?srsltid=AfmBOoo4Nl3vMXsvRoZue6aWC8jr0i1urJje_V8V-PndUH-on60xUOkq
7.
https://www.g-niib.com/zh-hant/blog/detail/%E6%9C%AC%E6%B8%AF%E8%AA%BF%E6%9F%A5%E7%B4%846-6-%E4%BA%BA%E5%A3%AB%E8%85%B8%E9%81%93%E6%BF%80%E8%BA%81-%E5%87%BA%E7%8F%BE%E6%8A%91%E9%AC%B1%E5%92%8C%E7%84%A6%E6%85%AE%E6%A9%9F%E6%9C%83%E5%A4%A7
8.
https://www.vghtc.gov.tw/UnitPage/RowViewDetail?WebRowsID=4ee89140-2b47-4a83-af51-8d0ef55f40cf&UnitID=268349df-a784-4ed4-8b9f-92cceb6f449f&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UnitDefaultTemplate=1

下腹部隐痛,可能是你心理压力过大的信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身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却时常感到下腹部隐痛,甚至伴有腹泻。这很可能与我们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都可能通过"肠脑轴"机制影响肠道功能,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

01

什么是"肠脑轴"?

"肠脑轴"是指肠道和大脑之间复杂的双向交流系统。这种交流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途径进行,能够调节消化功能和情绪反应。当人处于压力或焦虑状态时,大脑会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02

症状表现

心理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包括:

  • 下腹部隐痛或灼热感
  • 腹泻或便秘
  • 餐后饱胀、早饱
  • 恶心、呕吐
  • 食欲改变

这些症状往往在情绪波动时加重,而在放松状态下减轻。

03

如何应对?

1. 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瑜伽,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肠道功能。
  • 健康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和蔬菜。
  •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和维持肠道健康。

2. 心理干预

  • 正念冥想: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正念练习,专注于当下,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减轻焦虑。
  • 深呼吸练习:感到紧张时,进行5分钟的深呼吸,每次吸气和呼气持续4-5秒,能有效缓解压力。
  • 认知行为疗法: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系统治疗。

3.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以下药物:

  • 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适用于上腹痛症状明显的患者。
  • 胃肠促动药:如莫沙必利,适用于餐后饱胀的患者。
  • 神经调节剂: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可使用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如西酞普兰。
04

结语

下腹部隐痛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的信号。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或必要时寻求药物帮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记住,关注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及时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