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的那些坑,你避开了几个?
二手房交易的那些坑,你避开了几个?
二手房交易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法律风险。比如,户口迁移问题常常成为买卖双方的矛盾焦点,尤其是在学区房交易中。此外,共有权人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旦忽略,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甚至撤销。税费问题也是二手房交易中的一大隐患,不同约定方式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差异。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建议购房者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相关信息,并考虑聘请专业律师协助审查合同,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从亿元诈骗案看二手房交易风险
“房子已经是别人的了,但是卖房的钱却没到手。”近日,东莞一起涉及二十多人,总资产上亿的二手房买卖“尾款诈骗”案浮出水面。
据受害者王明描述,2022年11月,一名房产中介主动找到他,表示有买家想购买其价值2500万元的房产。双方很快达成一致,买家支付了750万元首付,并完成了房产过户。然而,四个月过去了,1750万元的尾款却迟迟没有到账。
进一步调查发现,买家竟是中介公司老板的亲戚,而所谓的“尾款”早已被挪用。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个案,与“德益恒”中介公司相关的受害者多达十几名,涉案房产总值在2-3亿元之间。
这一案件揭示了二手房交易中一个致命的风险点:尾款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经营贷利率低的特点,诱使卖家放弃银行按揭,转而办理经营贷。一旦房产过户,买家便将房产抵押贷款后卷款潜逃。
二手房交易中的五大风险
- 产权风险
- 共有人不同意:如北京三中院案例所示,即使合同已签,共有人也可能以“不知情”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 优先购买权争议:承租人或与售房人串通的第三人可能主张优先购买权,要求确认合同无效。
- 权属不清:有些房屋存在借名买房、央产房等特殊性质,售房人可能根本无法交付房屋。
- 合同风险
- 条款不明确:合同中缺乏付款时间、方式等关键条款,容易引发纠纷。
- 阴阳合同:为避税签订两份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 代理合同陷阱:中介合同可能对买卖双方约束多,而对自身约束少。
- 资金风险
- 未办理资金监管:直接交易可能导致钱房两空。
- 虚假房产证:如东莞案例中,买家用假房产证欺骗卖家。
- 信息风险
- 房屋被查封:未核实房屋状态,可能买到已被查封的房产。
- 抵押情况未披露:房屋存在抵押,但售房人未提前告知。
- 其他风险
- 户口迁移问题:特别是学区房,户口迁移可能成为纠纷焦点。
- 税费争议:不同约定方式可能导致巨大经济差异。
如何规避二手房交易风险
选择正规中介:通过口碑好的中介机构进行交易,避免无照经营的黑中介。
仔细审查合同:签约前充分了解合同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办理资金监管:确保交易资金安全,避免直接交易。
核实产权信息:仔细核查房产证、户口本等信息,确保产权清晰。
保留交易证据:保存所有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必要时可作为维权证据。
了解房屋状况:实地看房,了解房屋真实情况,包括租赁状态、欠费情况等。
明确违约责任:在合同中详细约定违约条款,防止责任不清。
二手房交易虽然存在诸多风险,但通过谨慎操作和专业指导,这些风险都是可以规避的。建议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保持警惕,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确保交易安全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