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最新数据:75%国人存在睡眠困扰,专家呼吁关注睡眠健康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最新数据:75%国人存在睡眠困扰,专家呼吁关注睡眠健康
3月1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京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并在全国启动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
睡眠现状:75%国人存在睡眠困扰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联合调查,我国75%的受访者有或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失眠、打鼾、多梦梦游、嗜睡等的睡眠困扰。近年来,“00后”已成熬夜主力军。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指出,“年轻人普遍面临手机使用时长偏高导致入睡困难,睡得晚起得更晚等睡眠难题。”
睡眠不足的危害:影响远超想象
睡眠约占人生的1/3时间,睡眠—觉醒障碍是涉及全人类的重要医疗卫生公共问题。大量研究表明,睡眠不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血压血脂等异常、嗜睡精神不振、情绪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脱发、憔悴、衰老加速、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
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睡眠—觉醒周期既有规则又有节律,对机体内各系统的稳态有重要影响。睡眠疾病的预防,可以防范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五官科疾病、肿瘤的产生与转移等等,还可以防止一些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意外创伤等社会问题。
睡眠医学:跨学科诊疗体系
与传统的以器官为划分的医学学科不同的是,睡眠医学以全身心整个人体系统为诊疗对象,跨越多个学科,联合多个学科,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整合医疗服务。黄志力表示,这种比较新的诊疗体系,于国内国际都有一定实现难度,都需要不仅是体制而且是观念的革新。
黄志力呼吁,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出发,睡眠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影响人民健康、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改善建议:从规律作息开始
针对我国居民的睡眠现状,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睡眠质量: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舒适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约16-20℃)。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过软或过硬。
适量运动:白天进行适度锻炼能帮助夜间更好地入睡。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兴奋。
饮食调节:晚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含咖啡因饮料。可以尝试助眠食物如牛奶、核桃、莲子等。
减少屏幕时间: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
放松身心:睡前泡个热水澡、听轻柔音乐或冥想,都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神经。
合理午睡:午睡控制在20-30分钟内,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专业帮助: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建议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获取针对性治疗。
睡眠质量的提升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睡眠健康,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享受高质量的睡眠带来的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