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梅姨案”最后两名被拐儿童找到,但“梅姨”仍在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梅姨案”最后两名被拐儿童找到,但“梅姨”仍在逃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60734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6A03IX1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1A09RQD00
4.
https://life.gmw.cn/2024-10/25/content_37635181.htm
5.
https://china.cnr.cn/gdgg/20241026/t20241026_526953810.s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3A05B6L00
7.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10/25/139995_54736981.htm
8.
https://finance.sina.cn/2024-10-25/detail-incttnsc5845724.d.html
9.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10896

近日,“梅姨案”传来重大进展:最后两名被拐儿童欧阳佳豪和钟彬终于与亲生父母团聚。这起历时近20年的重大拐卖儿童案件,终于迎来了关键性的突破。

01

最新进展:科技助力团圆

2024年9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南昌铁路公安局庐山车站派出所民警汪挺成功锁定了两名被拐儿童的疑似对象。经过DNA比对,确认了他们的身份。9月22日,钟彬在广州市公安局增城分局与失散20年的父亲钟丁酉相认,而欧阳国旗夫妇也在增城与儿子欧阳佳豪相认。

这一突破性进展得益于科技的力量。汪挺警官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即使被拐儿童的外貌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仍能进行跨年龄识别。这种技术在2019年时还难以实现,但现在已经成为寻亲的重要工具。

02

案件始末:19年的漫漫寻亲路

“梅姨案”最早可追溯至2003年。主犯张维平伙同他人,在广东多地实施拐卖儿童犯罪,涉及9名儿童,年龄最小的仅1岁,最大的3岁。这些儿童被卖往河源市紫金县一带。

2016年3月,张维平、周容平等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2021年12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张维平、周容平被判处死刑。2023年4月27日,张维平、周容平被执行死刑。

然而,“梅姨”的身份至今成谜。据张维平供述,“梅姨”是他的中间人,负责联系买家。警方曾发布“梅姨”的模拟画像,但其真实身份和下落至今不明。

03

家长们的坚持

19年来,被拐儿童的家长们从未放弃寻找。他们张贴寻人启事,求助警方,甚至辞去工作专职寻亲。申军良、欧阳国旗等家长的故事,见证了为人父母的执着与坚韧。

欧阳国旗回忆说:“那个时候心情肯定好了,很开心,终于找到了。肯定很激动,盼了这么久,一下子听到消息,我都说不出来那种心情。赶紧打电话给亲戚、家人,报告这个好消息。”

04

社会影响:推动打拐工作

“梅姨案”引发了全社会对拐卖儿童犯罪的关注。它推动了公安部门加强DNA数据库建设,提升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寻亲中的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打拐和儿童安全保护的关注。

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不仅为9个家庭带来了团圆的希望,更为其他仍在寻找孩子的家庭注入了信心。它展示了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彰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05

未来展望:正义不会缺席

尽管9名被拐儿童已全部找回,但“梅姨”的行踪仍是一个谜。警方和受害者家属仍在不懈努力,希望能早日揭开“梅姨”的真面目,让正义得以伸张。

这起案件也提醒我们,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家庭免受骨肉分离之苦,让类似“梅姨案”的悲剧不再重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