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药物怎么选?妙佑医疗和专家教你正确姿势
便秘药物怎么选?妙佑医疗和专家教你正确姿势
便秘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据统计,约有15%的成年人受到便秘的困扰。面对便秘,很多人会选择自行购买泻药,但市面上的便秘药物种类繁多,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呢?让我们听听妙佑医疗(Mayo Clinic)和消化病学专家林琳教授的专业建议。
便秘的分类与诊断
林琳教授指出,根据2019年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便秘主要分为两大类:
- 原发性便秘: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 继发性便秘:由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如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癌等。
便秘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包括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等。如果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符合罗马IV标准,即可诊断为慢性便秘。
便秘药物怎么选?
面对种类繁多的便秘药物,应该如何选择呢?专家建议,应根据便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容积性泻剂:如麦麸、甲基纤维素等,通过吸收水分膨胀成凝胶状软化粪便,适合轻度慢性便秘患者及老年、儿童和糖尿病患者。
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能增加肠道内水分,刺激蠕动,适用于轻至中度便秘患者。
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或甘油栓,帮助粪便顺畅排出,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刺激性泻剂:如比沙可啶和蒽醌类药物(如番泻叶),作用迅速,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引起结肠黑变病等不良反应。
促动力药:如普芦卡必利和莫沙必利,用于慢传输型便秘,需饭前服用,并避免与西柚汁同服。
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等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症状。
聚卡波非钙:这是一种新型容积性泻剂,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形式发挥通便作用,长期使用安全性较好,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Mayo Clinic建议: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水果和蔬菜,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31克纤维。
保持充足水分:每天饮用8-10杯无咖啡因、无酒精的液体(一杯约8盎司)。
定期运动: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不要忽视便意,尽量在同一时间排便。
专业建议
不要滥用泻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增加结肠癌风险。
及时就医:如果便秘持续超过7天,或伴有严重腹痛、便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个性化治疗:便秘的治疗应个体化,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避免盲目使用“排毒”产品:很多市面上的“排毒”产品效果不确切,可能反而加重病情。
总之,面对便秘问题,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药物,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便秘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