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教你健康吃麻辣烫
范志红教你健康吃麻辣烫
麻辣烫是广受欢迎的街头美食,但其健康性一直备受争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指出,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注意加工卫生,麻辣烫可以成为一种健康的快餐选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健康地享用这道美味。
调味品使用有讲究
范志红教授特别提醒,麻辣烫中常用的调味品如蚝油、鸡精等含有较高的嘌呤,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她解释说,蚝油的主要成分是蚝汁,而生蚝本身含有较高的嘌呤(每100克生蚝含282毫克嘌呤)。此外,鸡精等调味品中含有的呈味核苷酸也会显著增加食物的嘌呤含量。因此,建议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食用麻辣烫时,尽量减少这类调味品的使用。
营养价值与健康食用方法
麻辣烫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食材的选择和搭配。其食材种类丰富,包括各种肉类、鱼丸、鹌鹑蛋、平菇、金针菇、红薯、冬瓜以及各类豆制品、新鲜蔬菜等,可以做到平衡膳食,营养合理搭配。而且,麻辣烫主要采用水煮的烹调方式,能较好地保留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营养素,同时高温水煮还可以很好地对食材进行消毒,保证饮食卫生。
但是,麻辣烫在制作过程中,汤底、调料等容易过于油腻、麻辣,含盐量也高,对身体健康不利。因此,在食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油盐摄入:避免过多的油、盐、辣椒、花椒等调味品,减少肾脏负担,防止血压升高。
注意食用温度:避免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急性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咽喉炎、食管炎等健康问题。
食材选择要谨慎:有些无良摊贩会在麻辣烫的汤锅中加入奶粉充当骨汤,高温久煮后,不仅口感不佳,对健康也不利。鱼丸、蟹肉棒等各种动物类仿生食品通常是麻辣烫的主要食材。食用过多的仿生食品,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增加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便秘、口腔溃疡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科学搭配更健康
为了更好地发挥麻辣烫的营养价值,专家建议按照以下比例搭配食材:
- 蛋白质类食物:蔬菜:主食 = 1:2:1
- 禽畜肉类、水产品、蛋类可以多加点,不过腌制品和不太好判断原料、品质的丸子要慎选。
- 豆制品也来一些,豆腐皮、腐竹、冻豆腐……吸满汤汁的它们也是充满了吸引力!
- 蔬菜类包括叶菜类、根茎类、瓜茄类、鲜豆类、菌藻类……总有你爱的一款。
- 最后来点主食,塞饱你的肚子。
此外,建议选择新鲜食材,尽量少用或不加过多的油脂和调味品。增加蔬菜的比例,减少肉类,选择瘦肉或者豆腐等低脂食品。另外,注意控制食量,避免因过饱而摄入过多热量。
食用注意事项
避免高油高盐:添加拌料时应避免脂肪和钠摄入超标,通常吃的麻辣烫带汤,一般汤底都很咸,要少喝汤!
温度适中:吃的时候凉一会儿再吃,这点很重要。口腔黏膜能耐受的温度一般是50—60摄氏度。太烫的食物会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急性口腔溃疡、口腔白斑、咽喉炎、食管炎等健康问题。长期吃过烫的食物,也会引起急性胃炎等疾病。
适量原则:控制进食量和进食频次,是避免饮食损害健康的最好方式。建议学生群体每月最多吃一次麻辣烫,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减少健康损害。
如果一不小心没有遵循麻辣烫健康的打开方式,同样也可以稍做补救。如果拌料过多,高油高盐饮食后,会出现口腔黏腻、口干舌燥等现象,可适当增加饮用水,缓解口腔不适症状;可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芭乐、桃子、柑橘、山楂、龙眼、茄子、豆类、香菇等;多吃水果和蔬菜,其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助于排便。
最后,范志红教授还提醒,麻辣烫虽然美味,但不应作为日常主食。保持饮食多样化和均衡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偶尔品尝作为街头美食,但不应将其视为日常主食,保持均衡饮食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