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卓玛”艺术项目:藏族非遗文化的当代复兴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藏族非遗文化的当代复兴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是由相宜本草和UCCA Lab联合主办,UCCA Lab策划,艺术工作室“咀嚼间”进行艺术创作,以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该项目以川藏大花红景天为创作核心,通过现代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为女性力量发声,并3月8日当天正式上线,包括相宜本草、UCCA Lab、“咀嚼间”和“天才妈妈”联名非遗艺术联名礼盒、“寻找卓玛”主题艺术动画与线下非遗艺术体验空间三部分创作内容,向公众呈现一系列非遗文化的当代艺术化表达。
相宜本草研发副总裁吕智、中国妇女基金会资助项目部副主任赵光峰、UCCA Lab商务总监吴奕萱与7位来自西藏的女性非遗文化匠人一同出席并体验此次活动。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现场,左起:相宜本草研发副总裁吕智、非遗传承人次仁卓嘎、罗桑卓玛、普普、中国妇女基金会资助项目部副主任赵光峰、非遗传承人次仁卓嘎仁青措、边巴片多、UCCA Lab商务总监吴奕萱、非遗传承人桑吉卓玛、艺术工作室咀嚼间主理人艺术家何为、非遗传承人德央
2016年,相宜本草正式启动中华本草养护行动,新添建设西藏多地红景天种植技术研究基地,并在保证本草可持续生产的前提下,数年来潜心发展针对珍稀本草大花红景天的人工培育技术。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将民族传统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传递出古老与摩登、传统与当代,继承与突破的融合与碰撞,从而聚集更强的非遗文化能量,让非遗文化带着崭新的生命力走入观众的视野,去感受它所散发的新的可能性与魅力。
UCCALab运用具有强烈藏区特色的撞色设计打造线下非遗艺术体验空间之余LED屏幕与灯光的相互配合更能营造一种空间色彩之间的呼吸感,打造沉浸式感官体验的同时突出“寻找卓玛”主题茁壮的生命力。UCCA Lab更设置了环绕式声音体验,为观众对本次“探险”留下视觉以及听觉上的感官记忆,这段独特的旋律也能伴随观众在走出展厅后对自我的全新探索。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现场
项目公益礼盒及主题动画由艺术工作室“咀嚼间”创作完成。公益礼盒上绽放着的红景天采用3D建模方法制作,花朵表面应用了手绘结构网格线,突出未来网络都市感与藏族手工艺元素的内在连接与外在张力。画面内容呼应了艺术项目的主题 “寻找卓玛”,象征代表卓玛女神的红景天在阳光下绽放的场景,呼吁女性内在力量的盛放。
“寻找卓玛”非遗公益礼盒
动画作品用隐喻的手法讲述了一段现代女性自我追寻和自我成长的故事。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相宜本草红景天系列产品所倡导的自信坚强的现代女性精神,也源于藏族非遗手工艺所蕴含的强烈、粗犷的生命力。 “咀嚼间”从这两者的契合点出发,采用撞色和动态拟人化来表现向上涌动寻找“卓玛”的地下溪流的同时象征藏族编织彩带和自信坚强的现代女性,彰显年轻感、生命力。
画面从多重维度重新演绎本草植物的传统形象,呈现Z世代都市摩登感。“咀嚼间”通过其标志性的万花筒构图和缤纷动感的画面艺术化表达相宜本草红景天系列产品“遇光更强”的理念,更讴歌藏族非遗的传承与繁荣和现代女性内在力量的觉醒。
“寻找卓玛”艺术动画视频截图,由咀嚼间创作
“卓玛”在藏语中意为“度母”,象征慈悲与智慧。同时,它也常被解释为“美丽的女神”或寓意纯洁无暇的莲花。这一形象赋予了“卓玛”更深层次的精神意义。在当代,卓玛们在各行各业展现出独立与自强的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代表,如德庆卓玛、斯朗卓玛和洛桑卓玛等。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位于深山腹地的麦宿镇以唐卡绘画、铜铸造像、牦牛绒编织等藏族传统手工艺闻名,镇上30多个手工艺作坊里,汇集了2000多名工匠。出生于手工艺世家的达瓦卓玛是麦宿镇“钦乐工坊”的主理人,她的父亲是麦宿宗萨的第六代钦乐(青铜工艺)传人。2012年,达瓦卓玛获得全额奖学金前往美国留学。回国后,她创新产品形式,打通新的销售和宣传渠道,希望能将当地的山川风物、匠人佳作,带到雪域高原外的更多人身边。
达瓦卓玛的弟弟达瓦扎巴自幼有一双巧手,偏爱手工艺;达瓦卓玛在铸铜上略显笨拙,但学习成绩不错。彼时,当地愿意送女孩子外出读书的家庭并不多,因材施教,父母的开明与远见,让姐弟俩得以各自发挥所长,直至今日。年轻人的回归,让老手艺迎来了发展新机。返乡后,达瓦卓玛与弟弟一同创业。姐姐开拓渠道,弟弟深耕手艺,俩人把“钦乐工坊”经营得有声有色,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德格县投入1400万元,对麦宿镇19户民俗手工艺传承人进行扶持。如今,这19个成规模的手工艺工坊已吸纳麦宿镇2000多人就业,占到该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2021年,公共品牌“麦宿手造”正式注册,镇子里每座工坊门头上由此拥有了“麦宿手造”的标识。近年来,得益于德格县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麦宿手造”有了走出深山的机会。小镇上的一些手工艺品甚至出口到了海外市场。
1月10日,一场旨在弘扬非遗文化、彰显女性力量的文化艺术盛宴——“以非遗传承共创赋能她力量,以民族团结发展织梦她未来”——理塘·巴塘·稻城女性非遗巡礼蓉城系列活动在四川省妇女儿童中心启幕。
本次活动由理塘县及巴塘县、稻城县等县妇联指导,理塘“妈妈树”主办,汇聚了来自理塘、巴塘、稻城的女性手工艺人,以及川内多位非遗传承人、各级三八红旗手、海归女性等众多领域杰出女性代表,共同交流对话,探讨女性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现各民族各地区女性独立自强、创业奋斗的卓越成就。
理塘“妈妈树”品牌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藏族非遗手工艺文化的重任,以培养乡村女性领头人,激发女性创业热情,推动民族融合进步为己任,其非遗工坊荣获 “理塘县乡村振兴巾帼示范点” 称号。活动上,理塘“妈妈树”的女性手工艺人凭借妮热、羊毛编织、藏族服饰制作等精湛的非遗技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此同时,川内非遗传承人的现场交流展示,三八红旗手的励志故事,以及海归女性大提琴演奏家的优雅演奏,共同搭建了一个展示女性多元文化和卓越成就的舞台,展现了女性在文化传承、社会贡献和艺术创新中的独特魅力。
在交流对话环节,不同领域的杰出女性代表们分享了她们在各自领域的奋斗历程和心得体会,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她们的对话不仅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
“本次系列活动不仅是对广大女性非遗传承人的致敬,更是对女性力量的一种全面展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对话,激励更多女性追求卓越,共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理塘“妈妈树”主理人曲珍在致辞中说到。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这场融合了非遗文化、女性力量和民族团结的巡礼活动,将继续在蓉城掀起一阵文化艺术热潮。此次活动将于1月11日在天府社创中心举办甘孜州女性非遗品牌发布及主题交流,1月12 日将于蜀都万达内举行项目展售活动及音乐快闪,唱响民族之歌与《我和我的祖国》,展现高原女性魅力;1月13日将在成都隐庐酒店举行甘孜州女性非遗品牌合作伙伴洽谈签约会;1月14日还将考察调研非遗工坊,拜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深入学习交流。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通过创新的方式,将藏族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同时,项目也体现了女性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展现了当代女性的独立与自强精神。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也为女性力量的展现提供了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