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双十一商家打折套路揭秘:羊毛出在羊身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双十一商家打折套路揭秘:羊毛出在羊身上

引用
新华网
12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87659ee47f74dcf2f9d9c7940239473
2.
https://post.smzdm.com/p/admox89d/
3.
https://www.sohu.com/a/816490465_122066678
4.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1112/c1004-40359497.html
5.
https://www.sohu.com/a/820093987_121388342
6.
https://www.amz123.com/ask/kVe8FjYV
7.
https://www.sohu.com/a/820582430_122066678
8.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315b85e4b0595c185f5247.html
9.
http://smx315.cn/pc/fwzx.asp?a=newsview-378
10.
http://www.news.cn/comments/20241111/3413b82bc21745ab93caaa988d41152e/c.html
11.
https://news.sina.cn/gn/2024-11-11/detail-incvrxpn8900941.d.html
12.
https://www.china-urc.com/value-sharing/sharing/2024-shuang-shi-yi-gou-wu-kuang-huan-bei-hou-de-xiao-fei-dong-cha-shang-pian/

“双十一”前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看似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折扣和优惠都是通过提高商品原价或捆绑销售等方式实现的。正如俗语所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最终还是在无形中支付了更高的价格。

01

商家促销套路大揭秘

先涨后降:最常见套路

天津市民王女士每隔1个多月就会在某电商平台为她两岁的孩子购买奶粉,日常价格在6桶1136元左右浮动。“双十一”期间,王女士再次打开同款产品的链接,标注到手价升至6桶1200元,并注明“已省160多元”。“‘双十一’的大促价格反而贵了几十元,还不如平时随需随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商家“先涨后降”的价格套路一直广受诟病,很多消费者感觉被“割韭菜”。有网民近日投诉:“我近期打算买一台洗烘一体机,‘双十一’活动未开始时,补贴后的价格为3400元,隔天‘双十一’活动开始后,价格变成了3591元,过段时间看,价格又变成了3818元。”“某药品平时3盒两单150元左右,‘双十一’期间同样的组合贵了一倍。”

复杂优惠规则: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启动预售机制。有消费者发现,历经付预售款、付尾款、凑单等一系列时隔多天的操作下来,竟不如直接购买划算。有网民称自己在“双十一”预售活动中购买了一双600多元的运动鞋,但直接购买才500多元。“预售活动简直形同虚设,如果不注意甄别,消耗了大把精力,还会被坑走几十元。”

此外,平台券、红包雨、定金红包、商家券、直播间优惠……“战线”长达两个月的优惠规则让人眼花缭乱。有的消费者为了抢到定金红包,耗费大量时间蹲守直播间,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圈”在看似优惠的“牢笼”里。“浪费了大把时间,也没抢到几元钱优惠。”

虚假破价:最低价不低

近日,某主播推销一款3999元的学练机,声称其销售价格是前所未有的破价优惠。事实上,该款学练机在一些电商平台的实际售价一直为3999元甚至更低。一位从事电商行业15年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的“全网最低价”就是噱头。“有商家的货品专门为直播间破价生产,全网只此一个品类,当然是‘最低价’,但同款规格的产品‘换张皮’后,以全新包装亮相在其他网红主播或者平台售卖,价格甚至有可能更低。”

捆绑销售:预售不如直接买

有消费者发现,历经付预售款、付尾款、凑单等一系列时隔多天的操作下来,竟不如直接购买划算。有网民称自己在“双十一”预售活动中购买了一双600多元的运动鞋,但直接购买才500多元。“预售活动简直形同虚设,如果不注意甄别,消耗了大把精力,还会被坑走几十元。”

02

消费者购物心理分析

双十一促销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消费者,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学原理:

  1. 错失恐惧症(FOMO):担心错过优惠机会,从而在促销期间进行冲动购买。

  2. 社会认同感:在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下,人们往往受到他人购物行为的影响,产生跟风购买的倾向。

03

如何理性消费

面对商家的重重套路,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钱包?以下是一些实用建议:

  1. 提前规划,避免冲动消费:明确自己的购物需求,列出必需品清单,避免被促销氛围影响。

  2. 仔细阅读促销规则和商品详情:了解清楚商品规格、材质、产地等信息,以及商家的发货时间、物流方式等。

  3. 关注价格变动,警惕虚假优惠:提前记录商品价格,对比实际优惠幅度,避免被低价迷惑。

  4. 保留购物凭证,及时维权:保留好订单截图、发票等,以便在需要时维护自身权益。

04

呼吁建立健康消费环境

要让双十一真正成为消费者的节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1.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的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行业自律:电商平台和商家应优化促销规则,透明化价格信息,完善售后服务。

  3. 提升消费者素养: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学会辨别营销套路。

走过16年的双十一,不仅是消费的狂欢,更是品质与服务升级的见证。要通过加强监管、提升质量,让每一次线上消费都能成为一次满意的购物体验,如此才能持续激发消费者的热情,共享电商节日盛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