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寒假作业如何不成为心理负担?
双减政策下,寒假作业如何不成为心理负担?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让寒假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政策要求、学校实践、家长引导和学生自主四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
政策要求:明确作业管理规范
双减政策对寒假作业有明确要求。以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发布的通知为例,要求各学校:
-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原则上只能布置国家或省教辅资料目录里的寒假作业
- 严禁布置需要家长完成或代劳的作业
- 不得要求家长上传视频或打卡
- 严禁布置学生参加校外机构、非法组织或个人举办的任何活动类作业
- 不得布置以阅读、科技、劳动等为幌子实则推销书籍的作业
这些规定旨在减轻学生负担,让假期真正成为学生休息和成长的时间。然而,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呢?
学校实践:科学布置作业
一些学校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科学布置作业的新模式。例如,某小学采用“基础作业+特色作业”的方式,基础作业侧重巩固知识,特色作业则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活动。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存在“明减暗增”的现象。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私下布置大量作业,导致学生负担不减反增。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双减政策,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家长引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在寒假作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的引导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则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们没有给孩子报过多的补习班,而是让他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后,他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让孩子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反映,面对繁重的作业,他们不得不亲自上阵,帮助孩子完成。这种做法不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也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自主:平衡学习与休息
学生作为寒假作业的直接承担者,如何在假期中平衡学习与休息,避免过度压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位中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会把作业分成小块,每天完成一部分,不会让自己感到太累。完成作业后,我会去运动或者和朋友出去玩,这样既能保持学习状态,又能享受假期的乐趣。”
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反映,面对大量的作业,他们不得不放弃休息时间,整天埋头苦写。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身心健康,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结语
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科学布置作业,家长应正确引导,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寒假作业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力,而不是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