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革命下的关键矿产争夺战:谁将主导未来供应链?
新能源革命下的关键矿产争夺战:谁将主导未来供应链?
需求激增至4倍:全球关键矿产争夺战升级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展望》报告显示,到2040年,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的关键矿产需求将增长4倍,达到近4000万吨。这一预测凸显了铜、锂、钴、镍等矿产资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重要性。
资源分布不均: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战场
关键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极不均衡。中国在稀土、钨、钼等矿产储量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在铜、镍、锂等电池金属方面储量有限。南美洲拥有全球近一半的锂资源,刚果民主共和国则控制着57%的钴储量。
这种分布不均引发了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各国纷纷布局关键矿产供应链,试图在清洁能源时代占据有利位置。
美国牵头MSP:重塑全球供应链
面对中国在关键矿产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于2022年牵头成立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目前已有23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该组织旨在确保关键矿产的生产、加工和回收以支持各国充分发挥其地质禀赋的经济效益。
近期,美国又与印度签署关键矿产供应链合作谅解备忘录,并计划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南美洲和非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举措被视为美国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华依赖的重要步骤。
中国:优势与挑战并存
中国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中国负责加工全球65%的锂矿、74%的钴矿、90%的稀土以及100%的天然石墨。在电池制造领域,中国拥有全球85%的电池单元制造能力,占全球阴极活性材料制造的90%和阳极活性材料制造的98%。
然而,中国也面临诸多挑战。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且进口来源集中。2023年,中国镍矿进口量为4393万吨,其中85.22%来自菲律宾;锂精矿进口约401万吨,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这种高度集中的进口结构使得中国关键矿产供应链容易受到资源国政策变化的影响。
供应链安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
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安全已成为影响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预计到2050年,全球可能需要60亿吨金属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然而,目前关键矿产的供应缺口已经显现,锂、石墨等矿产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出现短缺。
为应对供应链风险,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中国通过增加国内勘探投资、推进废金属循环利用、拓展进口渠道等方式保障供应链安全。美国则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关键矿产相关产业回流。
这场关键矿产争夺战不仅关乎各国的经济利益,更将深刻影响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进程。如何在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