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解码揭示性格秘密:同卵双胞胎研究结果惊人
基因解码揭示性格秘密:同卵双胞胎研究结果惊人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同卵双胞胎的性格相似度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表明基因对性格有显著影响。科学家们通过基因解码技术发现,诸如延迟满足能力、开放性、内外向等性格特征都有较高的遗传率。虽然环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但基因无疑为我们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同卵双胞胎揭示基因秘密
20世纪70年代,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家Sandra Scarr和Richard A. Weinberg领导进行了一项著名研究,叫「明尼苏达跨代领养项目」。该实验的重点是研究跨种族领养的儿童,特别是那些被白人家庭收养的非洲裔和混血儿童。研究者希望通过研究这些儿童的智力发育,来揭示遗传和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惊人地发现,在儿童早期,领养儿童的智商水平与其养父母较为接近,随着领养儿童的年龄增长,其智商逐渐与其生物学父母的智商更为接近,而与养父母的智商差异增加。这表明,尽管环境在早期发展阶段具有显著作用,但随着儿童的成熟,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越来越强。
基因解码技术的应用
基因解码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基因与性格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工具。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所的神经生物学家巴里·里士满领导的科研小组在恒河猴身上找到了一种叫做“D2”的基因,这种基因可控制动物性情、让其心甘情愿成为奴隶,而人类身上亦具有同样的基因。
“D2”基因可以算是一种控制大脑中奖励反馈的基因。D2基因让猴子明白了,怎么做才可以有回报。如果没有回报,猴子就变得懒散多了!而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当拟制了D2基因的作用,那么就会切断猴子大脑中的奖励反馈机制,猴子就会变得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劳动。当科学家在一个活波好动的猴子大脑中切断了D2基因的作用,这个原本不听话的猴子则就变得顺从多了,也好控制起来了!
性格特征的遗传率
以偏执型人格为例,研究表明其遗传度约为0.50。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最新版为DSM-5-TR,2022)中定义,属A类群人格障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也曾定义了偏执型人格障碍等8种具体的人格障碍类型,但在最新的ICD-11(2022)中已不再定义所有具体人格障碍。不过,ICD-11另用维度的方式描述了六大人格特征或模式,其中如“负性情感”的人格特征的一种表现“不信任”(Mistrustfulness)等与DSM定义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有相似之处。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都会影响性格发展。例如,一个温暖、支持性强的家庭可以培养出自信、乐观的孩子;相反,如果家庭氛围紧张、缺乏安全感,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和自卑。
此外,空间环境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格。中国传统风水学中的“明堂”概念,以及它如何影响人的性格发展。明堂的宽广与狭小,被认为与人的性格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如果眼前是一片广阔的视野,这种开阔的明堂被认为能够培养出宽宏大量的性格。这是因为广阔的视野能够让人的心胸也随之开阔,减少狭隘和闭塞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往往能够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基因与环境在性格形成中并非孤立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环境可以影响基因表达,而基因也会影响个体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反应方式。因此,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既受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塑造。
了解基因与性格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对于父母来说,这也有助于他们更科学地教育孩子,既重视遗传因素,也不忽视环境影响,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性格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