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种源获联想创投青睐,基因编辑猪技术迎来产业化曙光
中农种源获联想创投青睐,基因编辑猪技术迎来产业化曙光
近日,农业动物设计育种公司中农种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未来光锥和联想创投。此次融资标志着资本市场对基因编辑猪技术的认可,也预示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中农种源由华中农业大学李奎教授创立,专注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优质种猪。李奎教授团队在猪基因组编辑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公司成立以来,已成功培育出多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编辑猪。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更是让科学家能够像编辑文字一样精准修改基因。在种猪培育领域,基因编辑主要用于改良猪的生长性能、肉质和抗病能力。
以近期李奎教授团队与吉林大学合作的研究为例,他们针对猪δ冠状病毒(PDCoV)开发了抗病基因编辑猪。PDCoV是一种严重威胁仔猪健康的肠道病毒,可导致腹泻、呕吐甚至死亡。研究团队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猪APN基因的第IV功能域替换为鼠源序列,成功培育出抗病毒仔猪。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基因编辑的仔猪能够有效抵御PDCoV感染,未出现腹泻等症状,肛拭子排毒水平和肠道组织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联想创投此次投资中农种源,看中的正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但种猪育种技术长期依赖进口,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打破这一局面。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基因编辑动物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其中农业领域占比最大。
然而,基因编辑猪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难题,如何确保基因编辑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是关键。其次是伦理和法规问题,基因编辑动物的商业化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最后是公众接受度,需要加强科普教育,消除公众对基因编辑食品的疑虑。
尽管如此,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和资源短缺等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编辑猪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