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如何改变你的大学课堂?
教育心理学如何改变你的大学课堂?
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中,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师生互动不足、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些挑战,教育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教育心理学:理解学习本质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它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特别重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支架式教学:搭建知识的“脚手架”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搭“脚手架”、创设问题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这一理论的两个重要基础是社会建构主义的心理起源社会说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任何高级心智功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之间作为一种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而存在,然后才被学生内化。最近发展区理论则指出,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步骤包括:
- 搭“脚手架”:教师围绕学习的任务,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将任务加以分解,并建立整个任务的概念框架。
-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新的问题情景产生矛盾冲突。
- 独立探索: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
- 协作学习:建立一个学生团体,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共享与交流,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
- 效果评价:建构学习是诊断性和反思性学习,因此,效果评价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情景化、评价内容全面性等是其基本特征。
社会文化理论:让学习在互动中发生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根本上社会化的过程,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在与他人互动中逐步发展的。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PD)概念,指的是学生在有经验的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这一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强调了教师和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支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教育者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当前技能水平,并在其ZPD内提供适当的挑战性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将能力较弱的学生与能力较强的同伴配对,利用同伴学习的优势,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能的提升。此外,Vygotsky还强调了游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性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社会情境。
环境因素:温度与噪音的影响
研究表明,学习环境的温度、噪音和光照等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极端天气条件,尤其是高温,可能会对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报告,极端高温不仅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冲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中。2023年被记录为全球最热的一年,随之而来的高温天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造成了直接影响,数据显示,每当学校的气温超过80华氏度时,学业成绩就会下降,尤其是在低收入地区的学校中更为明显。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学校的学习环境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许多学校缺乏有效的空调系统,导致学生在高温下学习时感到不适,从而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研究还发现,热应激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学生在高温环境中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在适宜温度下的表现。这种情况在低收入社区尤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的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来应对极端天气。
此外,噪音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噪音水平的增加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在嘈杂的环境中,学生更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相反,安静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
为了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业成绩,教育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学校可以投资于改善教室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此外,增加绿化和使用反射材料等城市设计策略也可以有效降低校园内的温度,提升学生的整体舒适度。
在噪音管理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安静的学习空间和使用隔音材料来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
教育心理学在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福祉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通过将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创造更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