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居多人因生食螃蟹感染肺吸虫病,专家提醒:食用螃蟹需谨慎
浙江仙居多人因生食螃蟹感染肺吸虫病,专家提醒:食用螃蟹需谨慎
近日,浙江仙居发生多起因生食螃蟹导致健康问题的案例,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几名男子因食用生螃蟹而感染并殖吸虫病,出现发热、咳嗽、腹痛等症状,经诊断发现体内存在肺吸虫。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提醒人们要重视生食海鲜的风险。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一种由肺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肺吸虫主要通过淡水蟹类传播,当人们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螃蟹时,就可能被感染。肺吸虫进入人体后,会在肺部及其他器官组织中移行、窜扰,造成组织损伤,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虫体在体内的移行路径和寄生部位。急性期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随后可发展为咳嗽、咳血、胸痛等呼吸道症状。若虫体侵犯脑脊髓,还可引起头痛、癫痫、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此外,皮肤型患者可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腹、肝型则表现为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生食螃蟹之所以存在较大风险,主要是因为螃蟹可能携带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除了肺吸虫外,螃蟹还可能携带肝吸虫、线虫等寄生虫,以及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这些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尤其是淡水蟹类更容易受到污染。
许多人认为,通过酒腌、醋泡等方式可以杀死螃蟹中的寄生虫和细菌,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研究表明,即使在高浓度酒精中浸泡,也不能保证彻底杀死螃蟹体内的寄生虫。因此,最安全的食用方式是将螃蟹彻底煮熟。高温可以有效杀灭螃蟹中的寄生虫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专家建议,在食用螃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新鲜的螃蟹,避免食用死蟹
- 确保螃蟹彻底煮熟,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蟹肉
- 食用前仔细检查蟹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
- 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摄入
-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谨慎食用
此外,还应注意螃蟹的搭配禁忌。例如,红薯与螃蟹同食可能导致腹泻,柿子与螃蟹同食可能形成胃结石,酒与螃蟹同食可能损伤胃黏膜。因此,在食用螃蟹时,应避免与这些食物同时食用。
食品安全无小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重视食品安全。不要盲目追求口感而忽视了健康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饮食习惯,更需要科学审视和理性对待。只有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才能真正享受到美食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