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高校理论课教学的革新之路
翻转课堂:高校理论课教学的革新之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其中,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校理论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更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提升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路径。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亦称为反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和角色重新调整和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中转移到学生自己手中。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引导者和协助者。在课堂之外,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听播客、阅读电子书等多种形式自主预习课程内容。而在课堂上,学生们更加专注于主动参与的项目学习和与同伴的讨论和合作,以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则利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实现了“课下知识吸收、课上知识内化”。
高校理论课中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北京大学为例,该校口腔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融合了虚拟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则通过虚拟仿真训练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则更多地扮演指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清华大学则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面走在前列。学校利用自主研发的千亿参数大模型GLM4,为多门课程开发专属人工智能助教。这些助教不仅能提供范例生成、自动出题等服务,还能进行答疑解惑和评价引导,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北京理工大学的“知识图谱驱动的智慧教学系统”则通过构建专业知识图谱,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实现精准教学。
教学效果评估
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翻转课堂,强调学习成果的产出,颠覆了传统教材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手段的采用和教学组织的安排都要围绕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达成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而展开。只有解决“每堂课学什么?如何学?学的成果如何”这三个问题,学生才能快速地从线上的迷茫感和混乱感走出来,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目标性。
从课程开展的过程来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课程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完一整门课之后,其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是否能够满足相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求。课堂目标则落实到每一堂课上面,即每一节课后学生所要达到的具体、细化、可测量评价的三维目标。只有把握准了每堂课的微观目标才能保障宏观课堂目标的实现。实施翻转课堂时,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建立清晰明确的多层次目标结构图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结构图厘清课程目标和具体课堂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确保学习成果不走偏。
在教学实施方面,翻转课堂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和活动。线上教学常见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两大类。教材资源包括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任务清单、视频材料等;信息化资源包括SPOC、慕课资源、各级资源库、各类相关学习软件、互联网资源等。教师需要在五花八门的在线课程资源中甄别挖掘出适合所授课程的教学资源,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与自建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同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设计课堂活动,制定合适的任务清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前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在线研讨、提出问题以及知识与技能测评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和预期成果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课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知识内化、知识运用与技能生成;课后,则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作业、拓展性任务等,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在成果评价方面,翻转课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由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两个部分组成,以在线教学平台为依托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客观地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线上教学的过程评价包括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反馈的数据和问题归纳;课中的学生参与讨论、互评、自评、弹幕、发言、交流、投票等数据监测;再到课后作业、章节测试完成情况、发帖数,课后的交流讨论次数、成果展示评价次数等。线下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等。详尽客观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学生的学习痛点,并根据线上线下的反馈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平台比重进行调整,不断地调整教学手段和策略、优化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成果的达成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翻转课堂在高校理论课中展现出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够,需要教师持续引导和激励。此外,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课程资源和活动。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翻转课堂有望实现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教学。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智能系统可以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荐。同时,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翻转课堂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正在深刻改变着高校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更重新定义了教与学的关系。通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翻转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带来的教学革新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无疑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