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与北大联手,固态电池迎来新纪元!
道氏技术与北大联手,固态电池迎来新纪元!
近日,固态电池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上市公司道氏技术(300409)在互动易平台透露,公司已全面布局固态电池所需核心材料,包括高镍前驱体、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和固态电解质等。与此同时,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在Nature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开发出新型玻璃相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实现了全固态锂硫电池的快速充电和超长循环寿命。
道氏技术:硫化物电解质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道氏技术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堪称全面。公司不仅在碳纳米管领域展现出潜力,更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上进行了全方位投资。从高镍前驱体到单壁碳纳米管,从硅碳负极到固态电解质,道氏技术的布局涵盖了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在硫化物电解质方面的突破。道氏技术首席科学家卢侠教授透露,公司固态电池研究院已成功自主研发出电导率高达1mS/cm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100克量级的稳定生产。这一成就为固态电池的商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更是雄心勃勃地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公斤级硫化物电解质的稳定供货,加速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北大团队:创新电解质材料实现快充和长寿命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玻璃相硫化物电解质材料(LBPSI),并基于该材料研制了全固态锂硫电池。
这种新型电解质材料不仅作为硫正极内部的超离子导体,更重要的是,它含有氧化还原反应速度超快的碘(I--I2/I3-),对硫的固固转化反应起到氧化还原介导的作用。这种创新性的设计显著增加了活性位点的密度,实现了快速固固硫反应动力学。
基于这种氧化还原介导策略,全固态锂硫电池表现出超快的充电能力。电池在2C倍率下释放出1497mAhg⁻¹的高比容量;即使以20C超高倍率充电时,其容量仍可达到784mAhg⁻¹。此外,原型电池在25°C下,以5C倍率循环25,000次后,仍具有80.2%的初始容量,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产学研结合: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道氏技术和北京大学的研究成果都聚焦于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电解质材料,且都取得了重要突破。这预示着固态电池技术正在加速走向产业化。
道氏技术作为一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深耕多年的上市公司,拥有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和市场渠道。而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则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双方如果能够建立合作关系,将形成产学研的强强联合,有望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重塑电动汽车行业的关键力量
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对电动汽车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相比传统锂电池,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这意味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起火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此外,固态电池还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这不仅将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还将为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固态电池技术的广阔前景
道氏技术和北京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深化,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固态电池将成为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的主流选择,为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