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老城厢:从水乡到都市的730年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老城厢:从水乡到都市的730年传奇

引用
一财网
12
来源
1.
https://testwww.yicai.com/news/102365430.html
2.
https://www.yicai.com/news/102365430.html
3.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58075
4.
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52912
5.
https://www.yicai.com/news/102405400.html
6.
https://www.ccphistory.org.cn/shds/shhm/content/dbce2145-aa60-4bf3-8365-6a3c93b72f27.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6/15/70397573_1121525105.shtml
8.
https://www.sizhengwang.cn/a/zt_2024_tjdxsdxrzyxjh_szzx/240515/1808915.shtml
9.
https://renwen.shnu.edu.cn/58/c7/c30165a809159/page.htm
10.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5540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2/00/43806054_1136331426.shtml
12.
https://xw.shnu.edu.cn/57/f0/c23266a808944/page.htm

近日,“上海老城厢:空间与人文的历史回眸”学术论坛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老城厢的历史变迁及其独特文化价值。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钟翀通过图文分析揭示了老城厢基于水系的城市空间结构持续性;海派文化研究学者鲁克龄分享了自己70年的记忆,展示了老城厢曾经的高密度水路与桥梁构成的水城风貌。这些研究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也为未来保护与发展老城厢提供了重要依据。

01

从水乡到都市:老城厢的历史脉络

上海老城厢,这座拥有730年建县史的江南古县城,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老城厢位于黄浦区,北邻外滩,东靠黄浦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

老城厢的形成与水系密切相关。据钟翀教授研究,老城厢的水系格局经历了多次变迁。从宋末元初设立县镇开始,老城厢就沿着河道蔓延发展。明嘉靖年间(1553年)筑城后,水系格局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城风貌。直到1914年拆城,老城厢的水系才逐渐被填平,开始了现代化转型。

02

水城风貌:老城厢的空间肌理

鲁克龄先生以他在老城厢70年的记忆,生动描绘了这片区域曾经的水城风貌。高密度的水路与桥梁,构成了老城厢独特的空间肌理。虽然历经变迁,但这种水城格局的痕迹至今仍能在城区中辨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颖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老城厢的空间特征。她以金家坊片区为例,展示了老城厢既不同于传统江南市镇,又有别于近代外国租界的独特生活空间特征。这种“轻柔叠加、新旧交融”的空间形态,正是老城厢魅力所在。

03

文化之根:老城厢的历史价值

老城厢不仅是上海的地理中心,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之根。这里曾是上海人口最密集、市肆最繁华的区域。乾隆年间,这里就有百余会馆涌现,见证了上海早期的商业繁荣。

老城厢的园林文化尤为著名。豫园、露香园等名园,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更是海派园林艺术的代表。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名臣徐光启等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豫园不仅是上海的园林精华,更是海派昆曲的发祥地之一。

04

保护与更新:老城厢的未来之路

面对老城厢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困境,上海市政府和专家学者正在积极探索保护与更新的平衡之道。2020年以来,老城厢的改造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目前拆迁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黄浦区规划局副局长周弦表示,老城厢的规划发展,最焦点的问题还是民生改善。“从保护的角度和城市空间、建筑单体的角度,老城厢的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但确实住在里面的人生活品质比较差。怎样才能完成社会经济多方面价值整体实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诸大建特别强调了老城厢的独特性。“老城厢不同于苏杭等江南水城,正是老城厢与租界的互动,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海派的江南水城。”这种独特性,正是老城厢未来发展的核心价值。

05

结语

上海老城厢,这座见证了上海730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民生,如何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正如一位专家所说:“老城是脆弱的,这个脆弱叫不可再生。”我们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老城厢能够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书写上海这座城市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