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考古70年:从马王堆到团头湖,一座城市的文明密码
长沙考古70年:从马王堆到团头湖,一座城市的文明密码
“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展出,近400件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串起了长沙从史前社会发展至今的生长史。这场展览不仅是对长沙考古70年历程的回顾,更是对长沙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
马王堆汉墓: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1972年至1974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震惊了世界。这座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郊的古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三座墓葬中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1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为研究汉代初期的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其中,一号墓出土的素纱单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展现了汉代高超的纺织工艺;漆耳杯上书“君幸酒”“君幸食”,体现了汉代的饮食文化;云龙纹漆平盘上的精美纹饰,展示了汉代漆器工艺的精湛;绛色菱纹绮和深褐地红矩纹起绒锦,代表了汉代丝织品的最高水平。
望城坡“渔阳王后”墓:西汉贵族生活的缩影
20世纪90年代,望城坡“渔阳王后”墓的发掘再次引起轰动。这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云纹漆盘、朱绘鸟纹执手漆卮等漆器,展现了汉代贵族的奢华生活;“曹(女巽)”玉印和“妾(女巽)”玛瑙印,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
最新发现:长沙考古持续发力
长沙的考古工作从未停止。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望城团头湖区域新发现10处先秦遗址,采集到大量陶、石器及少量铜器和骨角器标本。这批遗存时代从西周延续到东周,为研究长江以南先秦时期各地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70年考古:见证长沙历史变迁
从1951年至今,长沙考古人用近400件文物串起了长沙从史前社会发展至今的生长史。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长沙深厚的历史积淀,也为我们了解这座城市提供了宝贵窗口。正如展览所展示的,长沙自战国时期就建立了郡县管辖,两汉时期便已融入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序列。
长沙考古70年的成果,让我们得以一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从楚汉名城到现代都市,长沙的历史脉络在这些珍贵文物中得到了生动展现。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相信还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