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企如何应对最新增值税税率调整?
航企如何应对最新增值税税率调整?
2019年4月1日起,中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这一税率调整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航空企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首当其冲。本文将探讨增值税税率调整对航空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税率调整对航企收入端的影响
增值税税率的下调,直接减少了航空企业的销项税额。以一家年营业额100亿元的航空公司为例,假设其主营业务适用9%的税率,税率下调前的销项税额为9亿元,而调整后的销项税额为8.1亿元,减少了9000万元。虽然这看似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实际上也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为销售收入也随之减少。
税率调整对航企成本端的影响
除了收入端的变化,增值税税率调整还影响着航空企业的成本端。航企的主要成本包括燃油、飞机租赁、机场服务费等。这些成本项目中,有些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例如,燃油采购适用13%的税率,飞机租赁适用13%或9%的税率(视租赁类型而定),机场服务费适用6%的税率。
税率调整后,这些成本项目的进项税额也会相应变化。以燃油为例,假设一家航空公司年燃油采购额为30亿元,税率从16%下调至13%,则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从4.8亿元减少到3.9亿元,减少了9000万元。这意味着企业实际支付的燃油成本将增加。
不同航企的差异化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规模和运营模式的航空企业受增值税税率调整的影响程度不同。大型航空公司由于业务量大、成本结构复杂,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低成本航空公司由于运营效率高、成本控制严格,可能更容易消化税率调整带来的影响。
此外,国际航线和国内航线的税负变化也有所不同。国际航线的税收政策相对复杂,涉及多个国家的税制。例如,巴西近期的税制改革就对国际机票税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2]]的报道,巴西参议院拒绝免除国际机票税,如果维持改革规定的增值税标准税率26.5%,旅客将需要缴纳往返机票价值13.25%的税款。对于仅购买行程一部分的游客,将全额缴纳增值税,即26.5%。这一政策变化预计将导致国际旅行流量减少22%,同时也会影响国内旅行。
航企应对措施
面对增值税税率调整带来的挑战,航空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优化税务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确保取得合法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提高进项税额抵扣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避免因税务问题影响企业运营。
调整定价策略:根据税率调整后的成本变化,合理调整机票价格。既要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又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可以考虑采用动态定价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灵活调整票价。
利用政策红利:关注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留抵退税、免税政策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减轻企业税负。例如,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0号)就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了留抵退税的机会。
加强成本控制: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优化飞行路线、提高燃油效率、减少地面等待时间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多元化经营:除了传统的客运业务,还可以发展货运、维修、培训等多元化业务,分散经营风险,增加收入来源。
国际经验借鉴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对航空运输业的税收政策存在较大差异。根据[[2]]的报道,大约25个经合组织国家对旅客或货物运输实行部分或全部免税。这种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反映了各国对航空业发展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对于中国航企来说,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诉求,争取更有利的税收政策。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国际税收环境变化的准备,特别是在开展国际业务时,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各国的税收政策,降低税收风险。
结语
增值税税率调整对航空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涉及收入端的销项税额变化,也影响成本端的进项税额抵扣。航企需要从税务管理、定价策略、成本控制等多个维度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关注国际税收政策变化,借鉴国际经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