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效应下的无锡非遗:从“爆单”到文旅热潮
春晚效应下的无锡非遗:从“爆单”到文旅热潮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在江南城市设立分会场,江苏无锡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随着春晚的临近,无锡的非遗文化产品热销,景区游客激增至“春运式”客流,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机。
春晚效应:非遗文创的“爆单”时刻
在无锡惠山泥人厂,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的手指关节上布满了裂口。她正在为春晚无锡分会场赶制吉祥物“乙长福”和“巳有禧”。这两款泥人娃娃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
“我们的‘乙长福’‘巳有禧’还有‘好柿成双’太受市场欢迎了,订单已经爆了,因为制作周期长,订单已经排到了4月份,现在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周璐说,虽然一洗手就疼,但心里很开心,因为春晚为惠山泥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惠山泥人是无锡的非遗瑰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周璐介绍,惠山泥人分为粗货和细货,其中春晚吉祥物属于细货,制作过程十分繁琐且耗时。“我和郁纪红老师,我捏塑,她彩绘,两天出一套,你看,就像‘乙长福’和‘巳有禧’的手指,都是一根根搓出来的,上色后还要阴干,所以泥塑也是时间的艺术。”
“乙长福”和“巳有禧”不仅保留了惠山泥人阿福阿喜的传统喜庆形象,还在设计上融入了现代审美。两个泥娃娃一个头戴柿子帽,一个是如意头,契合今年春晚“巳巳如意”的主题。“乙长福”身上的牡丹花纹象征富贵,“巳有禧”头上则点缀着无锡市花梅花,寄托了无锡人民的美好祝福。
精微绣:一针一线绣出江南韵味
在春晚主持人阵容发布现场,无锡分会场主持人王音棋手中的一把刺绣团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把团扇由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为春晚定制,是一件精美的双面精微绣作品。
团扇扇面取材于吴冠中代表油画作品《怀乡》,通过精微绣技艺完美还原了江南水乡的意境。“这把团扇从图稿、设计到刺绣,要十几天时间,非常赶。”赵红育表示,为了更好地还原油画作品的笔法笔意,绣制过程中用到了平绣、小乱针绣、虚实针等多种绣法,最细的一根线甚至劈成三十几份,才得以绣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韵味。
“这把团扇极具代表性,可谓最江南、最无锡!”赵红育说,吴冠中是无锡宜兴人,这幅画表现的是江南水乡,无锡精微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己也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小小团扇里,展现的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宁静美好,背后是江南绣娘的蕙质兰心和心灵手巧,也反映出江南地区的物质富足与审美情趣。”
非遗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春晚效应不仅带动了非遗产品的热销,也推动了无锡文旅市场的繁荣。太湖鼋头渚景区的人流量和购票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0%,映月里街区近两周的日均游客量达到8万人次。
在惠山古镇,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中国泥人博物馆,了解惠山泥人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亲手体验泥人制作的乐趣。古镇内的非遗小吃如小笼包和惠山油酥也成为了游客必尝的美食。
南长街的夜景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金塘桥、圣塘里、壁画长廊等网红打卡点,处处洋溢着诗意的江南韵味。游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欣赏到评弹、锡剧等传统艺术表演。
“春晚分会场在无锡举办,将助推无锡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走进无锡,感受城市的魅力、活力与美好。”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春晚分会场花落无锡的消息一出,便在全国掀起了游锡热潮,相关部门也不断加强非遗与景区、场馆的联动,增加无锡非遗的曝光度,同时,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美食+文化体验”之旅,助推无锡非遗出圈。
未来展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非遗传承人们既感到惊喜,也意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现在才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流量就是销售量,拓宽赛道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周璐表示,近年来,惠山泥人厂勇于探索跨界经济,惠山泥人及其形象也出现在了吃的、穿的、用的上,她希望通过春晚的舞台,更多年轻人能了解并喜欢惠山泥人,甚至加入非遗传承中来,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更有力量。
赵红育也表示,未来将根据网友需求推出更多团扇文创产品,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精微绣这门传统技艺。
随着2025年春晚的临近,无锡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