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放战争中的战术与装备:从塔山到平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放战争中的战术与装备:从塔山到平津

引用
华夏经纬网
14
来源
1.
https://www.huaxia.com/c/2025/01/10/1994149.s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5A09GU100
3.
http://www.mod.gov.cn/gfbw/jmsd/16286021.html
4.
https://www.sohu.com/a/808294636_121647809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5%86%9B%E5%85%B5%E7%A7%8D%E5%88%97%E8%A1%A8
6.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24/09/497714.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3%E6%B4%A5%E6%88%98%E5%BD%B9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A%8C%E6%AC%A1%E5%9B%BD%E5%85%B1%E5%86%85%E6%88%98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4/05/8250148_1131317653.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AE%E6%B5%B7%E6%88%98%E5%BD%B9
11.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409/26925/20458.html
12.
https://www.qidian.com/ask/qenzfjdjdzf
13.
http://jhsgwh.jinhua.gov.cn/art/2024/8/9/art_1229499730_58918108.html
14.
http://jds.cass.cn/xscg/xslw/202407/t20240717_5764873.shtml

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决定性的军事冲突,从1945年持续到1950年,最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告终。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坚定的群众基础,逐步扭转了战局并最终战胜了装备精良且人数占优的国民党军队。本文将通过三大战役的具体案例,展现解放军在战术与装备上的发展历程。

01

战术创新:三大战役中的经典战例

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战术智慧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拉开序幕。其中,塔山阻击战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一环。塔山距锦州仅20余公里,是锦州与华北联系的唯一通道。解放军东北野战军4纵、11纵等部奉命坚守塔山,以4纵担任正面防御,由程子华指挥作战。

10月10日,敌军出动5个美械师,投入40余门重炮和数十架飞机,发起首次进攻。短短几十分钟内,5000余发炮弹砸向4纵阵地,防御工事被大量摧毁。敌军继以密集队形向塔山、白台山阵地发起数十次冲锋,前沿阵地、交通壕数次易主,战场上尸横遍野,但敌军终未得逞。

11日,敌军继续采用猛烈炮击和人海冲锋交替的方式进攻,经过一天胶着的白刃战和攻防战后,敌军再次被击退。13日是战斗最激烈的一天,7个师的强大兵力向我军发动钳形攻势,号称“赵子龙师”的敌第95师为攻下塔山,连续发动9次波浪式攻击。面对险境,4纵战士们高呼“与阵地共存亡”等口号,奋力相搏,视死如归。激烈的战斗使塔山血流成河,我军阵地岿然不动。14日,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范汉杰集团全军覆没,锦州战役胜利结束,塔山阻击战也载入史册。

淮海战役:毛主席的运筹帷幄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役之一。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淮海大战开始。早在11月1日,为了保证歼灭黄百韬兵团目标的顺利实现,毛主席致电陈毅、邓小平:“我华野戌齐发起战斗后,估计......十天内战况最为紧张,务须保障在此十天内邱兵团不能东援。但你们除对付邱孙两兵团外,还要对付黄维兵团(四个军),你们对黄维进程之估计及对策盼告。我们认为,除六纵必须立即尾黄维东进外,十纵如在南阳附近,亦宜协同二纵尾黄维东进。”

11月7日,毛主席详细制定了淮海战役第一仗、第二仗的作战方针。主席指出:“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十个师(包括四十四军),李弥一个至两个师,冯治安四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刘汝明六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以上共计二十一个至二十二个师。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追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平津战役:围城打援的战术精髓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进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歼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战役初期,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所部60余万军队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6个军18个师守北平、5个军16个师守天津,1个军8个师守张家口,把12个军五十多万人的部队摆在东起滦县,西到柴沟堡长达五百公里的战线上。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策略,成功瓦解了敌军的抵抗意志,最终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以完整解放。

02

装备发展:从“小米加步枪”到“以战养战”

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的装备相对简陋,主要依靠“小米加步枪”。然而,通过战场缴获和战术创新,解放军逐步改善了装备水平,特别是在三大战役中,大量缴获了国民党军的美式装备。

M3A1冲锋枪:解放军的“宝贝”

M3A1冲锋枪是美军在二战期间开发的武器,因其外形酷似汽车注油枪而得名。该枪发射11.43×23毫米手枪弹,配备30发可拆卸式弹匣,有效射程200米。解放战争中,这种冲锋枪被国军大量采用,主要装备军官卫队、军官警卫员、通讯兵以及其他技术兵种使用。当年在战场上这种冲锋枪也被解放军缴获不少,其简单的结构,也深受解放军战士喜爱,到了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也有不少M3A1冲锋枪继续被志愿军使用。

M1卡宾枪:首长们的最爱

M1卡宾枪在抗日战争末期就被国民政府引进,主要装备给中央军的美械师部队,并配备给前线指挥官、汽车兵、军官卫队以及其他技术兵种等。该枪也是在二战期间问世,1941年开始装备美国军队,该枪也算是最早的单兵自卫武器,与美军正常的步枪完全不同,M1卡宾枪发射的是7.62×33毫米短弹,在威力上和射程上,处在手枪和步枪的中间,并且配备15发可拆卸弹匣。同时M1卡宾枪的尺寸和重量也比传统的步枪小,全枪长度大约904毫米,空枪重量2.36千克,而且发射短弹后座力也更小,从而也提升了一定的精准度。抗日战争期间,在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率先装备M1卡宾枪,到了抗战末期,换装美式装备的国军也开始少量装备M1卡宾枪,进入解放战争后,卡宾枪在美械师部队中变得更加常见。同样,与国军作战时也有不少的M1卡宾枪被解放军战士缴获,正是看中了该枪尺寸小后、坐力小和精准度高的这些特点。对于所缴获的美制M1卡宾枪,一些成色较好的都给了首长使用,或者分配到首长警卫队里,剩下的就直接分配给了前线战士,继续用于作战。

105毫米榴弹炮:火力支援的利器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使用的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在解放军眼中视为“宝贝”。因为同时期的解放军还在使用缴获日军的各式火炮,常见的也只是75毫米口径,对于这种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自然喜欢。当年国军使用的105毫米榴弹炮,具体型号是美国M2A1型榴弹炮,这种火炮在40年代初期定型,并随同美军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战末期也有一部分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援助给了国军部队,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又引进了一部分用于之后的战事。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全长2.5米左右,重量1.93吨,相比正常的100毫米火炮轻不少。这种火炮最大射程可达11.43公里,而且能支持各种不同类型的弹药,如榴霰弹、高爆弹、纵火弹、烟幕弹等等。解放战争末期,穷途末路的国军一路撤退,一些拿不走的火炮和重型装备就直接丢下,还有一些国军向解放军投诚,所以自然就有很多105毫米榴弹炮被解放军缴获,之后这些火炮在的淮海等战役中,发挥出了很大作用。

M3A3轻型坦克:装甲力量的突破

M3A3轻型坦克是美国在40年代初期开发的,主要武器配备一门37毫米坦克炮,辅助武器还有两挺7.62毫米机枪。动力系统搭载一台162千瓦的发动机,最高公路行驶速度每小时58公里,车身装甲厚度12~55毫米,战斗全重大约14.3吨。这种坦克也是在抗战末期就被国军引进,到了解放战争后继续使用,虽然是轻型坦克,火力和防护要差一些,但反步兵还是足够的。在解放战争中,M3A3坦克也被解放军缴获过,但解放军里能开坦克的人非常少,一般都给了投诚过来的原国军坦克兵使用。这些坦克在之后的城市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攻城略地时,坦克的火力支援和突破能力为步兵提供了有力支持。

03

国共对比:战术与装备的胜负关键

虽然国民党军在装备上占据优势,拥有大量美式装备,但其内部士气低落,战斗力较弱。相比之下,解放军依靠灵活的战术和坚定的群众基础,逐步扭转了战局。

在三大战役中,解放军通过精准的战术部署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成功围歼了国民党军的多个精锐部队。例如,在塔山阻击战中,解放军以劣势兵力和装备,通过顽强的防御和精准的战术部署,成功阻挡了敌军的增援。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通过巧妙的战术运用,成功围歼了黄百韬兵团等精锐部队。在平津战役中,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策略,成功瓦解了敌军的抵抗意志。

这些战役不仅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军依靠坚定的信念和群众支持,逐步扭转战局并最终取得胜利,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