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廊坊】廊坊博物馆:品读廊坊历史 传承千年文脉
【文化中国行·廊坊】廊坊博物馆:品读廊坊历史 传承千年文脉
廊坊博物馆是一座融历史博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共收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代表性藏品4万多件,展现了廊坊8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历史。
廊坊博物馆总占地10000平方米,内部设有4个固定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基本陈列由“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和“义和团运动在廊坊”专题陈列展两部分组成,生动再现廊坊地区新石器时代至清末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轨迹。位于二层的《廊坊的足迹——历史文物陈列展》,由泃河印迹、方国遗风、燕南沃土、幽野风韵、边关烟云、京畿重地六部分组成,尤其是在泃河印迹中,让我们了解到早在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起,廊坊这块土地上已经有先民在辛勤劳作。
廊坊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57件。其中一件出土于香河县栖隐寺的辽代白釉塔式罐,属于国家一级文物。这件塔式罐制作工艺精美,制瓷工艺精湛,对研究辽代佛教文化和制瓷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要想了解廊坊的近代历史,《义和团运动在廊坊》展厅也是不可或缺的。展览主要以灯箱、照片、实物和资料的形式表现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直观生动地再现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场景,表现了廊坊人民热爱祖国,在抗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所表现出英勇抗争的精神。
矗立在一楼大厅中央的龙福寺长明灯楼,是该馆的另外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也是这里镇馆之宝,1号藏品。它建于唐代垂拱四年,是已知最早的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上有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这座汉白玉石质的灯楼,由虎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边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它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置沿革提供了依据。
灯楼在当时是寺院的一种供具,这件长明灯楼雕刻于公元688年,当时正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件灯楼雕刻于垂拱四年四月初八,所以我们推断它当时应该是为庆祝玉佛节而修建的一座佛教供器。
游走在展厅中,观赏着一件件古代的器物,就仿佛穿越了历史,让人可以在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与遗存下来的文物“对话”,直观地了解先人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审美取向 。这里,有英雄的史诗,有艺术的瑰宝,有科学的智慧,让人敬仰,让人沉思。
除了传统的展览外,廊坊博物馆还以“廊博伴我成长”文化品牌为主线,从特色展览、主题活动、文博讲堂、志愿服务四个方面,创新文化载体,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社会提供优质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