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代诗人笔下的小暑:从诗词中看古人的消暑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代诗人笔下的小暑:从诗词中看古人的消暑智慧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634566432343505
2.
https://m.sohu.com/a/791279207_121503640/?pvid=000115_3w_a
3.
https://news.cctv.com/2024/07/06/ARTIiYH5QX63P2ngg3wVhkjA240706.shtml
4.
http://www.nhc.gov.cn/xwzb/webcontroller.do?titleSeq=11574&gecstype=1
5.
http://m.zhishishu.top/Article/index/db746ee0-7595-4ec2-a1fd-1c55e3fc4c87
6.
http://yjglt.gxzf.gov.cn/yjkp/t18738015.shtml
7.
http://www.mnwhstq.com/zxgg/202407/t20240712_214086.htm
8.
https://m.ruiwen.com/wenxue/shici/470861.html
9.
https://www.thecover.cn/news/ssEE/%2BuxTYGH90qSdq8Jkw==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盛夏的开始。唐代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中生动描绘了小暑时节的气候特征: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诗中“温风至”点明了小暑时节气温升高、热浪来袭的特点。紧接着,“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则描绘了小暑期间常见的雷阵雨天气。户牖间的青霭和阶庭上的绿苔,进一步展现了湿热环境下植物的旺盛生长。最后两句提到的鹰鹯和蟋蟀,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物的活动变化。

面对这样的炎热天气,唐代人也有自己独特的消暑方式。元结在《石鱼湖上醉歌》中描述了小暑时节湖上饮酒的场景: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诗中描绘了小暑时节在湖上饮酒作乐的场景,展现了唐代人通过聚会、饮酒来消暑的生活方式。这种户外活动不仅能够享受自然的凉风,还能通过社交活动缓解夏日的烦闷。

除了户外活动,唐代人还利用冰块和冰鉴来消暑。据《云仙杂记》记载,长安城在夏季的冰块价格堪比黄金和璧玉。白居易在诗名动于闾阎后,每天论筐买冰,可见其出手阔绰。冰鉴则是一种古代的“冰箱”,可以储存食物和制作冰镇饮料,同时还能通过盖子的镂空花纹排放冷气,起到室内降温的作用。

相比之下,普通百姓则更多地依靠井水来消暑。泉州自唐代建城开始,就有“因井为市”的传统,城内水井繁多。普通老百姓通过饮用清凉的井水来消暑,一些富有的家庭还会用井水来冰镇水果。例如,明朝年间晋江的李五家族,就用井水浸泡荔枝,既保持了水果的新鲜,又避免了食用后上火的问题。

在建筑方面,闽南古厝的设计也体现了古人的消暑智慧。例如,使用“瓜斤草”作为墙壁材料,不仅隔音隔热,还能通过草编和竹编的缝隙实现通风。此外,古厝的天井设计和凉棚的搭建,也为人们提供了纳凉的场所。

通过这些诗句和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人面对小暑的炎热,不仅有户外活动和社交聚会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有利用冰块、井水和建筑设计等物理降温的方法。这些消暑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