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津地铁“7047工程”:从战备通道到城市动脉
揭秘天津地铁“7047工程”:从战备通道到城市动脉
1970年4月7日,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在天津城市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天,以“天津市墙子河改造工程”名义立项的地铁工程正式开工,代号“7047工程”。这个始于战备需要的项目,不仅开启了天津地铁建设的序幕,更见证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艰辛历程。
“7047工程”最初的建设范围是从大营门到海光寺,全长3.6公里,沿途设置新华路、营口道、电报大楼(今鞍山道)、海光寺四个车站。1976年1月,这段地铁线路试通车,成为中国大陆继北京之后第二条投入运营的地铁线路。然而,由于唐山大地震的影响、国家停缓建政策以及资金限制,工程被迫停建。
1979年,工程重新启动,并陆续开通二纬路站和西南角站,线路延长至5.2公里。1984年12月28日,随着西北角站和西站的开通,天津地铁既有线正式投入运营,全长达到7.4公里。尽管线路不长,但日均载客量达到1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曾达6.1万人次,成为当时天津市一条重要的交通线。
进入21世纪,天津地铁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同年5月18日,津滨轻轨(今9号线)开始建设。2002年11月,地铁1号线改造工程全面开工。2006年6月12日,改造后的1号线(双林站至刘园站)开通试运营,而既有线原东端终点站新华路站被永久关闭,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永久关闭的地铁站。
关于新华路站的关闭,官方解释是由于该站与小白楼站间距过近。但也有说法指出,关闭原因可能与该站与天津市委市政府地下建筑相连通有关,不便进行改造。这一说法虽然未经官方证实,但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从2001年到2012年,天津地铁进入联网时期。2012年7月1日,2号线西段(曹庄站至东南角站)开通试运营,10月1日,3号线试运营,同年10月15日,9号线延长至天津站区段正式开通,结束了不与其他线路联网的局面,天津地铁“女”字型的市区线路框架基本形成。
截至2024年9月,天津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路,总里程约325公里,车站223座。从最初的战备工程到如今的现代化交通系统,天津地铁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7047工程”双轨全线通车40周年,天津地铁将于2024年12月21日在环宇道站举办“轨道开放日·地铁乐游记”活动。届时,市民不仅可以了解地铁“蓝精灵”的工作日常,还能沉浸式体验“开”地铁的乐趣。这一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纪念,更是对天津地铁发展历程的致敬。
从1970到2024,从3.6公里到325公里,从战备通道到城市交通大动脉,天津地铁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缩影。它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