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取证秘籍:病历+鉴定结论
医疗纠纷取证秘籍:病历+鉴定结论
在医疗纠纷中,如何有效收集证据是关键。本文将为你详细解析病历资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了解这些核心要素,你可以在面对医疗纠纷时更加从容应对,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病历资料:医疗纠纷中的关键证据
病历资料是医疗纠纷中最核心的证据,它完整、客观地记录了诊疗过程,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依据。在实际案例中,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往往成为双方争议的焦点。
例如,在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中,患者家属因医院抢救记录中记载的抢救人员与实际不符而投诉。虽然医院因此受到行政处罚,但法院最终认定这不足以证明医院存在实质性伪造或篡改病历的行为。因此,患者未能获得赔偿。
那么,如何判断病历资料是否被伪造或篡改呢?根据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等发布的《关于病历真实性的专家共识》,以下情况可认定为病历伪造、篡改:
- 病历内容存在不真实的客观情况,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释;
- 病历书写者有隐瞒、歪曲、造假的目的;
- 有逃避承担责任的动机;
- 病历修改的部分完全或大部分或核心信息改变原始记录,且与检验、检查结果、病历其他部分、证人证言明显不符,或者内容不真实导致诊疗关键环节无法判断;
- 病历中的内容已经为其他证据证明不存在;
- 伪造相关人员签名,且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包括但不限于代替或冒充他人签名、医务人员冒充患者或家属签名等。
如何获取和保存病历资料
根据相关规定,门(急)诊病历原则上由患者负责保管。医疗机构建有门(急)诊病历档案室或者已建立门(急)诊电子病历的,经患者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其门(急)诊病历可以由医疗机构负责保管。住院病历由医疗机构负责保管。
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
患者要求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制服务,并在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时,应当有患者在场。
医疗事故鉴定:专业权威的评判依据
当医疗纠纷涉及专业性问题时,医疗事故鉴定成为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的关键环节。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请求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病历记录
- 个人身份证明文件
- 对所遭受损害情况的具体描述
鉴定机构通常由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院可能会指定其他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担这一职责。
鉴定过程主要包括:
- 受理阶段:接收并审核来自当事人的正式申请
- 组织团队:组建专门针对此案件的专业评审小组
- 举行会议:安排所有涉及方参加讨论会
- 得出结论:基于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和证据形成正式的意见报告
其他重要证据的收集
除了病历资料和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外,以下证据在医疗纠纷中也非常重要:
- 身份及亲属关系证明:患者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等
- 诊断证明和住院记录:《疾病诊断证明书》原件、《入院记录》原件等
- 费用单据和清单:《病人费用清单》原件、《医疗费发票》原件、《收据》原件等
- 专家意见和证人证言:相关领域专家的证言和其他知情人的证言
- 其他资料:误工证明、陪护护理费欠费证明等
实用建议
- 及时获取病历资料:在就医过程中,及时向医疗机构索要病历资料,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
- 妥善保管所有医疗相关资料:包括挂号票根、检查报告、缴费单据等。
- 咨询专业律师: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获取针对性的法律支持。
- 保持理性沟通:在纠纷初期,尝试与医疗机构进行理性沟通,寻求协商解决。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取证方法,你可以在面对医疗纠纷时更加从容应对,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