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来临,"常回家看看"为何如此重要?
感恩节来临,"常回家看看"为何如此重要?
随着感恩节的到来,"常回家看看"这个话题再次引发热议。在这个以感恩为主题的节日里,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对父母的感恩?
感恩节的启示
感恩节最早可以追溯到1621年普利茅斯的首次盛宴,当时清教徒与瓦邦阿格印第安人共同庆祝丰收。如今,这个节日已经演变为以火鸡为中心的家庭团聚时刻。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了节日背后最重要的意义——感恩。
法律的呼唤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条被称为"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关注,更提醒我们:孝顺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
孤独的代价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社交圈子也在缩小。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表示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感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发现,孤独感与抑郁症、认知能力下降甚至早逝都有密切关系。
天津71岁的独居老人宋慧华,每周最期待的就是去老年活动中心跳舞的日子。她说:"跳舞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老人不得不"逐渐淡出队伍",这种失落感和孤独感可想而知。
创新的孝顺方式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往往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很难抽出时间陪伴父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尽孝。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通过视频通话、社交媒体等方式,保持与父母的频繁联系。同时,也可以为父母报名参加兴趣班、旅行团等活动,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天津市南开区静雅老人院的"90后"院长陈卓,就通过短视频平台让老人们重新找到了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他们的自编自演的短视频不仅在网络上走红,更重要的是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行动起来
感恩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常回家看看"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探望,更是对父母精神需求的满足。在这个感恩节,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给父母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贴心的问候,一次用心的陪伴。
让我们记住:孝顺父母,不是一项可以拖延的任务,而是需要立即行动的责任。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一天,才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让我们的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温暖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