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古迹遗址日:探秘良渚古城
国际古迹遗址日:探秘良渚古城
2024年4月17日至18日,良渚古城遗址将迎来一场文化盛宴——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这场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活动,将通过公众讲座、主题报告、学术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良渚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良渚古城:实证五千年文明的圣地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今约5300-4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区域性早期国家的都城。这座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古城,以其宏大的规模、复杂的结构和精美的文物,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古城遗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三重向心式布局与后世都城结构惊人相似。城内莫角山宫殿区堆筑最高点达16.5米,远超城墙高度,是古城的权力中心。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更是令人惊叹,这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之一。
最新考古发现揭示文明起源
近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良渚古城的兴起并非偶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主任王宁远介绍,在距今6000年前后,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加速,出现了凌家滩、东山村等中心聚落。距今5300年左右,良渚文明兴起,标志着长江下游进入“古国时代”的第二阶段。
考古发现显示,良渚古城的居民和物资来自多地,聚落分工精细,有专门从事石器生产、玉器生产的作坊。发达的稻作农业为社会分工和手工业专业化提供了基础。气候变迁和地理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太湖平原的形成,吸引了周边人口快速迁徙至此。
科技助力遗址保护与展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良渚古城遗址,遗址公园采用了“最小干预、最大阐释”的原则。公园内通过不同植物标识各类遗址,如水稻表示水域,狼尾草表示台地。在莫角山宫殿区,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开启“朝圣之路”AR体验,感受良渚先民的生活环境和宫殿建造场景。
老虎岭遗址公园的水坝遗址则采用了特殊玻璃材质的保护罩,并安装了红外网格相机和温湿度传感器,实现24小时监测。瑶山遗址的祭坛和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展现了良渚文化的工艺水平。
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展示,不仅让公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更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正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所说:“讲好良渚的故事,让更多人理解古代中国,从而能更好理解现代中国、未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