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兰州牛肉面博物馆,感受马保子的传奇!
打卡兰州牛肉面博物馆,感受马保子的传奇!
在兰州,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它不是展示珍贵文物,而是专门讲述一碗面的故事。这座位于黄河风情线之畔的兰州牛肉面博物馆,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8.6万人次,成为了解兰州文化的新地标。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铜雕,展现着一位老者熟练地拉面的场景。这位老者就是兰州牛肉面的创始人——马保子。
马保子,本名马耀山,生于1870年。这位清末的回族厨师,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艺,创造出了享誉全国的兰州牛肉面。
1915年,马保子开始在家制作热锅子面,挑担于街市叫卖。后来,他在兰州东城壕北口租下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铺面,早上卖清汤牛肉面,下午卖熟牛肉和羊肝。经过不断尝试,他最终选择了牛肉和拉面的组合,创造出这道广受欢迎的美食。
博物馆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老物件,从早期的煮面锅具到传统的店面招牌,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兰州牛肉面的发展历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巨大的铜碗,象征着兰州牛肉面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历史文物,博物馆还展示了丰富的文创产品。兰州市博物馆推出的“兰小五”系列文创,以憨态可掬的门狮形象,成为兰州文创产品中的新晋顶流。还有以兰州牛肉面为主题的冰箱贴、纸巾等生活用品,将兰州人日常生活的点滴融入文创设计。
十二种不同的面型对应着十二款冰箱贴,每一种面型都配有一句地道的兰州方言。比如“二细”对应“跌办”,“大宽”对应“服坦”,还有“肉蛋双飞”和“生活需要做‘碱’法”的蓬灰面。
兰州牛肉面不仅是一碗面,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兰州人的智慧和匠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如今,兰州牛肉面已经走出兰州,走向世界,在全球696家门店中,都能品尝到这碗充满故事的面。
兰州牛肉面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的窗口,更是传播文化的平台。通过一件件展品和一个个故事,它向世人诉说着兰州牛肉面的传奇,让这碗面的文化魅力传播得更远、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