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南巡打卡地:扬州瘦西湖
乾隆南巡打卡地:扬州瘦西湖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道出了扬州最美的时节。而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有一处园林,曾让一位皇帝六次到访,流连忘返,它就是被誉为“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是隋唐时期开凿的护城河。它全长4.3公里,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分布着众多名胜古迹。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风景胜地,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多次南巡,当地的豪绅争相建园,使得瘦西湖成为扬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在瘦西湖的众多景点中,最能体现乾隆印记的莫过于白塔和五亭桥了。关于白塔,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传乾隆皇帝在第六次南巡时,乘船游览瘦西湖,看到眼前的美景,不禁感叹:“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里就和北海的琼岛春阴一模一样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扬州的盐商们为了讨好皇帝,连夜用盐包堆出了一座白塔。第二天,当乾隆再次游览时,看到湖畔矗立的白塔,龙颜大悦。
虽然这个故事带有传说色彩,但白塔确实是在乾隆年间建造的。据《扬州画舫录》记载,白塔是仿照北京北海白塔建造的,塔高25.75米,塔基到塔刹共七级,造型优美,与瘦西湖的景色相得益彰。白塔不仅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乾隆与瘦西湖渊源的见证。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另一处著名景点,也是为了迎接乾隆第二次南巡而建。这座桥建于1757年,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桥下有15个桥洞。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中国最秀气、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是扬州的五亭桥。”
除了白塔和五亭桥,瘦西湖的钓鱼台也与乾隆有关。钓鱼台是一座三面临水的建筑,设有三个圆门。相传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垂钓,因此得名。站在钓鱼台上,可以远眺白塔,近观五亭桥,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乾隆皇帝不仅在瘦西湖留下了众多建筑,还留下了大量诗文。据记载,乾隆六次南巡,每次都会在瘦西湖留下诗作。这些诗文不仅赞美了瘦西湖的美景,也反映了乾隆对瘦西湖的深厚感情。
瘦西湖之所以能成为乾隆的“打卡地”,除了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外,还与当时的扬州文化氛围有关。乾隆时期,扬州不仅是经济重镇,还是文化中心。当时的扬州聚集了大批文人墨客,形成了独特的“扬州八怪”文化。这些文人墨客的活动,也为瘦西湖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如今,当我们漫步瘦西湖畔,欣赏着白塔的挺拔、五亭桥的秀美、钓鱼台的雅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乾隆皇帝在此游赏时的愉悦心情。瘦西湖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清代盛世的繁华,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