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护理,看这篇就够了!
新生儿脐带护理,看这篇就够了!
新生儿脐部护理指南
新生儿出院回家后,除了吃喝拉撒和睡觉外,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爸爸妈妈重点关注留心的,那就是肚脐。脐带曾是母亲向胎儿传输营养物质传输的一条重要纽带。宝宝出生后,产科医护人员会剪掉脐带并结扎,脐带残端慢慢愈合会变黑、变干,在2-3周后自然脱落。新生儿脐部护理作为新手父母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该如何护理呢?
宝宝肚脐为什么需要特殊护理?
宝宝的肚脐处有一根脐带连接到胎盘,在婴儿出生后,脐带被剪断,留下一个小小的伤口。这个伤口需要时间和合适的护理才会逐渐枯萎并脱落,而未愈合前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而新生儿肚脐护理主要是预防感染,其中最关键的操作为保持清洁和干燥。
如何正确清洁宝宝的肚脐
在脐带未脱落前,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洁宝宝的肚脐及肚脐周围的皮肤,避免用力擦拭,以免伤及宝宝的娇嫩肌肤。肚脐部分尽量不要沾水,可用擦浴代替洗澡,如果需要洗澡,可以使用防水贴覆盖脐部,尽量不要让脐部打湿。在清洁后,为了帮助脐部伤口更快愈合,可以使用碘伏轻轻擦拭肚脐及周围的皮肤。这样可以杀灭细菌,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具体操作步骤
- 准备碘伏和一次性消毒棉签,家长洗手双手、修剪指甲,扒开脐部周围皮肤,暴露脐部(要注意宝宝的保暖)
- 在脐周画圈,顺时针消毒脐周直径皮肤2cm范围2-3次。
- 取一根棉签蘸取消毒液,一手轻提脐带,一手拿棉签,先消毒脐带根部,顺时针绕一圈,再消毒脐带。需进行2-3次。
温馨提示
- 用过的棉签不可以再蘸取消毒液使用。
- 消毒脐窝时,如果一根棉签不能擦干净,尽可能地多用几根棉签,直到擦净为止。
- 在脐带残端快要掉落前,会发现根部有些黏糊糊,甚至可能还会有渗血,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要紧张,多用几根棉签消毒即可。
- 脐带脱落后不要忘了要继续消毒,直至脐部完全凹陷、愈合。
除清洁外,正确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在宝宝的肚脐伤口完全愈合之前,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肚脐干燥通风,避免污染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通常在出生后 2 周内自然脱落,肚脐伤口需要保持干燥,避免受潮,一旦脐部潮湿,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脐炎。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保持干燥是护理的首要原则。
在给宝宝更换尿布时,要仔细清洁并确保肚脐部位干燥。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如果发现有尿液或粪便污染肚脐部位,及时用温水清洁并晾干。在保持干燥的同时,还要注意肚脐的通风,不要盖得过厚,防止产生水气。
选择合适的尿不湿
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最好选择可以留出脐部空间的尿不湿,为了防止尿液污染脐部,做好隔离措施。及时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尿布勤更换,绝对干燥。纸尿裤大小要适当,避免纸尿裤的腰际刚好在肚脐根部,否则宝宝活动时易摩擦到脐带根部,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避免使用护肤品
避免擦拭爽身粉、护肤品、紫药水等。千万不要把爽身粉撒在宝宝肚脐的周围;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根部,这对肚脐的正常呼吸不利,不利于肚脐干燥,并有感染的危险。
其次,千万不要用紫药水。部分新生儿肚脐很长时间不脱落,或脱落后化脓,有些家长为了干燥肚脐给宝宝用紫药水擦拭,这个方法在医学上并不提倡,因为紫药水的干燥效果仅限于表面,而碘伏的干燥效果是从里到外的。
如果发现宝宝脐带有以下情况,需尽快就医检查
- 肚脐流脓、发臭、发红;
- 肚脐表面湿润、流血或有粘液;
- 肚脐上长出其它组织;
- 肚脐表面以及周边有皮疹、发红;
- 一个月后肚脐带仍未脱落,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脐带自然脱落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日常脐部护理中,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减少对自然过程的人为因素干扰,使其自然脱落,避免脐带脱落时间延迟或增加感染机会。